100个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入门)
今天给各位分享100个网络基础知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网络基础知识入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掌握网络基础知识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是Cisco公司在全球范围推出的一个主要面向初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指定教材,适合准备参加CCNA认证考试的读者。另外《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也适合各类网络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由Cisco讲师编写,旨在作为参考书供读者随时随地阅读。以巩固课程内容以及充分利用时间。另外,《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还包含CCENT7CCNA考试涉及的主题。《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的编排有助于使读者将重点放在重要概念上,从而成功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在每章开始部分以问题的形式概述本章的核心概念。关键术语:在每章开始部分提供本章所引用的网络术语列表。术语表:超过250条的全新术语参考。“检查你的理解”问题和答案:用每章后的问题来进行理解力测试。附录中的答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解释。挑战的问题和实践:利用与CCNA考试中相类似的复杂问题挑战自己。附录中的答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解释。 [编辑本段]目录第1章 生活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里 1
1.1 目标 1
1.2 关键术语 1
1.3 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相互通信 2
1.3.1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
1.3.2 当今最常用的几种通信工具 3
1.3.3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学习方式 3
1.3.4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工作方式 4
1.3.5 网络支撑着我们*** 的方式 5
1.4 通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1.4.1 何为通信 6
1.4.2 通信质量 6
1.5 网络作为一个平台 6
1.5.1 通过网络通信 7
1.5.2 网络要素 7
1.5.3 融合网络 9
1.6 Internet的体系结构 10
1.6.1 网络体系结构 10
1.6.2 具备容错能力的网络体系结构 11
1.6.3 可扩展网络体系结构 13
1.6.4 提供服务质量 13
1.6.5 提供网络安全保障 15
1.7 网络趋势 16
1.7.1 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16
1.7.2 网络行业就业机会 17
1.8 总结 17
1.9 实验 18
1.10 检查你的理解 18
1.11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 20
1.12 知识拓展 20
第2章 网络通信 21
2.1 目标 21
2.2 关键术语 21
2.3 通信的平台 22
2.3.1 通信要素 22
2.3.2 传送消息 23
2.3.3 网络的组成部分 23
2.3.4 终端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24
2.3.5 中间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24
2.3.6 网络介质 25
2.4 局域网、广域网和网际网络 26
2.4.1 局域网 26
2.4.2 广域网 26
2.4.3 Internet:由多个网络组成的网络 26
2.4.4 网络表示方式 27
2.5 协议 28
2.5.1 用于规范通信的规则 28
2.5.2 网络协议 29
2.5.3 协议族和行业标准 29
2.5.4 协议的交互 29
2.5.5 技术无关协议 30
2.6 使用分层模型 30
2.6.1 使用分层模型的优点 30
2.6.2 协议和参考模型 31
2.6.3 TCP/IP模型 31
2.6.4 通信的过程 32
2.6.5 协议数据单元和封装 32
2.6.6 发送和接收过程 33
2.6.7 OSI模型 33
2.6.8 比较OSI模型与TCP/IP模型 34
2.7 网络编址 35
2.7.1 网络中的编址 35
2.7.2 数据送达终端设备 35
2.7.3 通过网际网络获得数据 35
2.7.4 数据到达正确的应用程序 36
2.8 总结 37
2.9 实验 37
2.10 检查你的理解 37
2.11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 39
2.12 知识拓展 39
第3章 应用层功能及协议 41
3.1 目标 41
3.2 关键术语 41
3.3 应用程序:网络间的接口 42
3.3.1 OSI模型及TCP/IP模型 42
3.3.2 应用层软件 44
3.3.3 用户应用程序、服务以及应用层协议 45
3.3.4 应用层协议功能 45
3.4 准备应用程序和服务 46
3.4.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46
3.4.2 服务器 46
3.4.3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47
3.4.4 点对点网络及应用程序 48
3.5 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 49
3.5.1 DNS服务及协议 50
3.5.2 ***服务及*** 53
3.5.3 电子邮件服务及SMTP/POP协议 54
3.5.4 电子邮件服务器进程——MTA及MDA 55
3.5.5 FTP 56
3.5.6 DHCP 57
3.5.7 文件共享服务及SMB协议 58
3.5.8 P2P服务和Gnutella协议 59
3.5.9 Telnet服务及协议 60
3.6 总结 61
3.7 实验 61
3.8 检查你的理解 62
3.9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 63
3.10 知识拓展 64
第4章 OSI传输层 65
4.1 目标 65
4.2 关键术语 65
4.3 传输层的作用 66
4.3.1 传输层的用途 66
4.3.2 支持可靠通信 69
4.3.3 TCP和UDP 70
4.3.4 端口寻址 71
4.3.5 分段和重组:分治法 74
4.4 TCP:可靠通信 75
4.4.1 创建可靠会话 75
4.4.2 TCP服务器进程 76
4.4.3 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 76
4.4.4 三次握手 76
4.4.5 TCP会话终止 78
4.4.6 TCP窗口确认 79
4.4.7 TCP重传 80
4.4.8 TCP拥塞控制:将可能丢失的数据段降到最少 80
4.5 UDP协议:低开销通信 81
4.5.1 UDP:低开销与可靠性对比 81
4.5.2 UDP数据报重组 82
4.5.3 UDP服务器进程与请求 82
4.5.4 UDP客户端进程 82
4.6 总结 83
4.7 实验 84
4.8 检查你的理解 84
4.9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 86
4.10 知识拓展 86
第5章 OSI网络层 87
5.1 学习目标 87
5.2 关键术语 87
5.3 IPv4地址 88
5.3.1 网络层:从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88
5.3.2 IPv4:网络层协议的例子 90
5.3.3 IPv4数据包:封装传输层PDU 92
5.3.4 IPv4数据包头 92
5.4 网络:将主机分组 93
5.4.1 建立通用分组 93
5.4.2 为何将主机划分为网络? 95
5.4.3 从网络划分网络 ***
5.5 路由:数据包如何被处理 98
5.5.1 设备参数:支持网络外部通信 98
5.5.2 IP数据包:端到端传送数据 98
5.5.3 ***:网络的出口 99
5.5.4 路由:通往网络的路径 100
5.5.5 目的网络 102
5.5.6 下一跳:数据包下一步去哪 103
5.5.7 数据包转发:将数据包发往目的 103
5.6 路由过程:如何学习路由 104
5.6.1 静态路由 104
5.6.2 动态路由 104
5.6.3 路由协议 105
5.7 总结 106
5.8 试验 106
5.9 检查你的理解 107
5.10 挑战问题和实践 108
5.11 知识拓展 109
第6章 网络编址:IPv4 110
6.1 学习目标 110
6.2 关键术语 110
6.3 IPv4地址 111
6.3.1 IPv4地址剖析 111
6.3.2 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12
6.3.3 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 114
6.3.4 通信的编址类型:单播、广播,多播 118
6.4 不同用途的IPv4地址 121
6.4.1 IPv4网络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地址 121
6.4.2 子网掩码:定义地址的网络和主机部分 122
6.4.3 公用地址和私用地址 123
6.4.4 特殊的单播IPv4地址 124
6.4.5 传统IPv4编址 125
6.5 地址分配 127
6.5.1 规划网络地址 127
6.5.2 最终用户设备的静态和动态地址 128
6.5.3 选择设备地址 129
6.5.4 Internet地址分配机构(IANA) 130
6.5.5 ISP 131
6.6 计算地址 132
6.6.1 这台主机在我的网络上吗? 132
6.6.2 计算网络、主机和广播地址 133
6.6.3 基本子网 135
6.6.4 子网划分:将网络划分为适当大小 138
6.6.5 细分子网 140
6.7 测试网络层 145
6.7.1 ping127.0.0.1:测试本地协议族 146
6.7.2 ping***:测试到本地网络的连通性 146
6.7.3 ping远程主机:测试到远程网络的连通性 146
6.7.4 traceroute(tracert):测试路径 147
6.7.5 ICMPv4:支持测试和消息的协议 149
6.7.6 IPv6概述 150
6.8 总结 151
6.9 试验 151
6.10 检查你的理解 152
6.11 挑战问题和实践 153
6.12 知识拓展 153
第7章 OSI数据链路层 154
7.1 学习目标 154
7.2 关键术语 154
7.3 数据链路层:访问介质 155
7.3.1 支持和连接上层服务 155
7.3.2 控制通过本地介质的传输 156
7.3.3 创建帧 157
7.3.4 将上层服务连接到介质 158
7.3.5 标准 159
7.4 MAC技术:将数据放入介质 159
7.4.1 共享介质的MAC 159
7.4.2 无共享介质的MAC 161
7.4.3 逻辑拓扑与物理拓扑 161
7.5 MAC:编址和数据封装成帧 163
7.5.1 数据链路层协议:帧 163
7.5.2 封装成帧:帧头的作用 164
7.5.3 编址:帧的去向 164
7.5.4 封装成帧:帧尾的作用 165
7.5.5 数据链路层帧示例 165
7.6 汇总:跟踪通过Internet的数据传输 169
7.7 总结 172
7.8 试验 173
7.9 检查你的理解 173
7.10 挑战问题和实践 174
7.11 知识拓展 174
第8章 OSI物理层 176
8.1 学习目标 176
8.2 关键术语 176
8.3 物理层:通信信号 177
8.3.1 物理层的用途 177
8.3.2 物理层操作 177
8.3.3 物理层标准 178
8.3.4 物理层的基本原则 178
8.4 物理层信号和编码:表示比特 179
8.4.1 用于介质的信号比特 179
8.4.2 编码:比特分组 181
8.4.3 数据传输能力 182
8.5 物理介质:连接通信 183
8.5.1 物理介质的类型 183
8.5.2 铜介质 184
8.5.3 光纤介质 187
8.5.4 无线介质 189
8.5.5 介质连接器 190
8.6 总结 191
8.7 试验 191
8.8 检查你的理解 192
8.9 挑战问题和实践 193
8.10 知识拓展 194
第9章 以太网 195
9.1 学习目标 195
9.2 关键术语 195
9.3 以太网概述 196
9.3.1 以太网:标准和实施 196
9.3.2 以太网:第1层和第2层 196
9.3.3 逻辑链路控制:连接上层 1***
9.3.4 MAC:获取送到介质的数据 1***
9.3.5 以太网的物理层实现 198
9.4 以太网:通过LAN通信 198
9.4.1 以太网历史 199
9.4.2 传统以太网 199
9.4.3 当前的以太网 200
9.4.4 发展到1Gbit/s及以上速度 200
9.5 以太网帧 201
9.5.1 帧:封装数据包 201
9.5.2 以太网MAC地址 202
9.5.3 十六进制计数和编址 203
9.5.4 另一层的地址 205
9.5.5 以太网单播、多播和广播 205
9.6 以太网MAC 207
9.6.1 以太网中的MAC 207
9.6.2 CSMA/CD:过程 207
9.6.3 以太网定时 209
9.6.4 帧间隙和回退 211
9.7 以太网物理层 212
9.7.1 10Mbit/s和100Mbit/s以太网 212
9.7.2 吉比特以太网 213
9.7.3 以太网:未来的选择 214
9.8 集线器和交换机 215
9.8.1 传统以太网:使用集线器 215
9.8.2 以太网:使用交换机 216
9.8.3 交换:选择性转发 217
9.9 地址解析协议(ARP) 219
9.9.1 将IPv4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219
9.9.2 维护映射缓存 220
9.9.3 删除地址映射 222
9.9.4 ARP广播问题 223
9.10 总结 223
9.11 试验 223
9.12 检查你的理解 224
9.13 挑战问题和实践 225
9.14 知识拓展 225
第10章 网络规划和布线 226
10.1 学习目标 226
10.2 关键术语 226
10.3 LAN:进行物理连接 227
10.3.1 选择正确的LAN设备 227
10.3.2 设备选择因素 228
10.4 设备互连 230
10.4.1 LAN和WAN:实现连接 230
10.4.2 进行LAN连接 234
10.4.3 进行WAN连接 237
10.5 制定编址方案 239
10.5.1 网络上有多少主机? 240
10.5.2 有多少网络? 240
10.5.3 设计网络地址的标准 241
10.6 计算子网 242
10.6.1 计算地址:例1 242
10.6.2 计算地址:例2 245
10.7 设备互连 246
10.7.1 设备接口 246
10.7.2 进行设备的管理连接 247
10.8 总结 248
10.9 试验 249
10.10 检查你的理解 249
10.11 挑战问题和实践 250
10.12 知识拓展 252
第11章 配置和测试网络 253
11.1 学习目标 253
11.2 关键术语 253
11.3 配置Cisco设备:IOS基础 254
11.3.1 CiscoIOS 254
11.3.2 访问方法 254
11.3.3 配置文件 256
11.3.4 介绍CiscoIOS模式 257
11.3.5 基本IOS命令结构 259
11.3.6 使用CLI帮助 260
11.3.7 IOS检查命令 264
11.3.8 IOS配置模式 266
11.4 利用CiscoIOS进行基本配置 266
11.4.1 命名设备 266
11.4.2 限制设备访问:配置口令和标语 268
11.4.3 管理配置文件 271
11.4.4 配置接口 274
11.5 校验连通性 276
11.5.1 验证协议族 276
11.5.2 测试接口 277
11.5.3 测试本地网络 280
11.5.4 测试***和远端的连通性 281
11.5.5 trace命令和解释trace命令的结果 282
11.6 监控和记录网络 286
11.6.1 网络基线 286
11.6.2 捕获和解释trace信息 287
11.6.3 了解网络上的节点 288
11.7 总结 290
11.8 试验 291
11.9 检查你的理解 292
11.10 挑战问题和实践 293
11.11 知识拓展 293
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
计算机网络 课程的特点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从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计算机网络建设、管理和研究的背景。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大全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对“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定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大房间中,后来出现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必须紧接着主计算机。50年代中后期,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这样就出现了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
终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CRT控制器和键盘,无GPU内存。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近一步达到***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己具备了通信的雏形。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
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共享,组成了***子网。
两个主机间通信时对传送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约定,称为协议。
在ARPA网中,将协议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层次,如何分层,以及各层中具体***用的协议的总和,称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具体实现是通过特定的硬件和软件来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
第二代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
IS0在1984年颁布了0SI/RM,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也称为0SI七层模型,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60090922a^1)
70年代后,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局域网由于投资少,方便灵活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猛的发展,与广域网相比有共性,如分层的体系结构,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局域网为节省费用而不***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而是由单个的广播信道来连结网上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从80年代末开始,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将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从定义中看出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1)至少两台计算机互联。
(2)通信设备与线路介质。
(3)网络软件,通信协议和NOS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用于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标准很多,如拓扑结构,应用协议等。但是这些标准只能反映网络某方面的特征,最能反映网络技术本质特征的分类标准是分布距离,按分布距离分为LAN,MAN,WAN,Internet。
1.局域网
几米——10公里。小型机,微机大量推广后发展起来的,配置容易,速率高,4Mbps~2GbpS。 位于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不存在寻径问题,不包括网络层。
2.都市网
10公里——100公里。对一个城市的LAN互联,***用IEEE802.6标准,50Kbps~l00Kbps,位于一座城市中。
3.广域网
也称为远程网,几百公里——几千公里。发展较早,租用专线,通过IMP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解决循径问题,速率为9.6Kbps~45Mbps 如:邮电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网。
4.互联网
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技术,它是将不同的物理网络技术按某种协议统一起来的一种高层技术。
三、局域网的特征
局域网分布范围小,投资少,配置简单等,具有如下特征:
(1)传输速率高:一般为1Mbps--20Mbps,光纤高速网可达100Mbps,1000MbpS
(2)支持传输介质种类多。
(3)通信处理一般由网卡完成。
(4)传输质量好,误码率低。
(5)有规则的拓扑结构。
四、局域网的组成
局域网一般由服务器、工作站、网卡和传输介质四部分组成。
1.服务器
运行网络0S,提供硬盘、文件数据及打印机共享等服务功能,是网络控制的核心。
从应用来说较高配置的普通486以上的兼容机都可以用于文件服务器,但从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尤其是从网络的系统稳定性来说,还是选用专用服务器为宜。
目前常见的NOS主要有Netware,Unix和Windows NT三种。
(1)Netware:
流行版本V3.12,V4.11,V5.0,对硬件要求低,应用环境与DOS相似,技术完善,可靠,支持多种工作站和协议,适于局域网操作系统,作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性能好。
(2)Unix:
一种典型的32位多用户的NOS,主要应用于超级小型机,大型机上,目前常用版本有Unix SUR4.0。支持网络文件系统服务,提供数据等应用,功能强大,不易掌握,命令复杂,由ATT和SCO公司推出。
(3)Windows NT Server 4.0:
一种面向分布式图形应用程序的完整平台系统,界面与Win95相似,易于安装和管理,且集成了Internet网络管理工具,前景广阔。
服务器分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在Internet网上,还有Web,FTP,E-mail等服务器。
网络0S朝着能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多种网卡和工作站的方向发展。
2.工作站
可以有自己的0S,独立工作;通过运行工作站网络软件,访问Server共享***,常见有DOS工作站,Windows 95工作站。
3.网卡
将工作站式服务器连到网络上,实现***共享和相互通信,数据转换和电信号匹配。
网卡(NTC)的分类:
(1)速率:10Mbps,100Mbps
(2)总线类型:ISA/PCI
(3)传输介质接口:
单口:BNC(细缆)或RJ-45(双绞线)。(^60090922b^2)
4.传输介质
目前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1)双绞线(TP):
将一对以上的双绞线封装在一个绝缘外套中,为了降低干扰,每对相互扭绕而成。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局域网中UTP分为3类,4类,5类和超5类四种。
以AMP公司为例:
3类:10Mbps,皮薄,皮上注“cat3”,箱上注“3类”,305米/箱,400元/箱。
4类:网络中用的不多。
5类:(超5类)100Mbps,10Mbps,皮厚,匝密,皮上注“cat5”,箱上注5类,305米/箱,600—700元/箱(每段100米,接4个中继器,最大500米)。
接线顺序:
正常: 白桔 桔 白绿 蓝 白蓝 绿 白棕 棕
(对应) 1 2 3 4 5 6 7 8
集联: 白绿 绿 白桔 棕 白棕 桔 白蓝 蓝
(对应) 1 2 3 4 5 6 7 8
STP:内部与UTP相同,外包铝箔,Apple,IBM公司网络产品要求使用STP双绞线,速率高,价格贵。
(2)同轴电缆:
由一根空心的外圆柱导体和一根位于中心轴线的内导线组成,两导体间用绝缘材料隔开。
按直径分为粗缆和细缆。
粗缆:传输距离长,性能高但成本高,使用于大型局域网干线,连接时两端需终接器。
A.粗缆与外部收发器相连。
B.收发器与网卡之间用AUI电缆相连。
C.网卡必须有AUI接口:每段500米,100个用户,4个中继器可达2500米,收发器之间最小2.5米,收发器电缆最大50米。
细缆:传输距离短,相对便宜,用T型头,与BNC网卡相连,两端安50欧终端电阻。
每段185米,4个中继器,最大925米,每段30个用户,T型头之间最小0.5米。 按传输频带分为基带和宽带传输。
基带:数字信号,信号占整个信道,同一时间内能传送一种信号。
宽带:传送的是不同频率的信号。
(3)光纤:
应用光学原理,由光发送机产生光束,将电信号变为光信号,再把光信号导入光纤,在另一端由光接收机接收光纤上传来的光信号,并把它变为电信号,经解码后再处理。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绝缘保密性好。
单模光纤:由激光作光源,仅有一条光通路,传输距离长,2公里以上。
多模光纤:由二极管发光,低速短距离,2公里以内。
五、局域网的几种工作模式
1.专用服务器结构(Server-Baseb)
又称为“工作站/文件服务器”结构,由若干台微机工作站与一台或多台文件服务器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组成工作站存取服务器文件,共享存储设备。
文件服务器自然以共享磁盘文件为主要目的。 对于一般的数据传递来说已经够用了,但是当数据库系统和其他复杂而被不断增加的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到来的时候,服务器已经不能承担这样的任务了,因为随着用户的增多,为每个用户服务的程序也增多,每个程序都是独立运行的大文件,给用户感觉极慢,因此产生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2.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其中一台或几台较大的计算机集中进行共享数据库的管理和存取,称为服务器,而将其他的应用处理工作分散到网络中其他微机上去做,构成分布式的处理系统,服务器控制管理数据的能力己由文件管理方式上升为数据库管理方式,因此,C/S由的服务器也称为数据库服务器,注重于数据定义及存取安全后备及还原,并发控制及事务管理,执行诸如选择检索和索引排序等数据库管理功能,它有足够的能力做到把通过其处理后用户所需的那一部分数据而不是整个文件通过网络传送到客户机去,减轻了网络的传输负荷。C/S结构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与局域网技术发展相结合的结果。
办公室文员需要掌握哪些计算机知识?
其实办公室文员需要掌握的知识不是太多,主要是熟练。
相关的有:word excel powerpoint photograph 和Internet基础与应用。下面是详细的信息: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在信息化社会中,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通过网络而建立的高效信息处理一体化系统,标志着人类办公活动进入了办公自动化阶段。办公自动化以其特有的高科技、新思维冲击着每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特别是文秘工作者。因此,现代文秘工作者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思想、技术和业务技能,而计算机操作技术是现代文秘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是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的一门基础课。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文WindowsXP、汉字输入、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2、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2、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02和Internet基础与应用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以及中文WindowsXP平台的基本操作,能熟练运用OfficeXP办公软件处理各种文档和数据,并利用Internet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夹共享和传递信息,以满足文秘工作的实际需要。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特点,懂得计算机在文秘工作中的应用;熟练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基本配置和基本操作,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掌握中文WindowsXP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熟练运用一二种汉字输入法录入汉字,一般要求达到每分钟80~100个汉字以上的录入速度。
(3)能熟练运用Word2002来处理文秘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图、文、表并存的文档;掌握Excel2002工作表的编辑、格式设置和数据处理功能,并在日常信息管理事务工作中加以运用;熟悉PowerPoint2002的使用,能制作一般的演示文稿。
(4)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Internet的连接方法;掌握IE网络浏览器和Outlook Express电子邮件软件的使用,了解网页制作的方法,以解决世界工作中信息的共享、搜索和传递等问题。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讲清基本概念,突出应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二、 学时分配表
章节内容 总学时 理论 实习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6 12 4
§1-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2
§1-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4
§1-3 微型计算机的配置与主要技术指标 2
§1-4 微型计算机的使用常识与基本操作 2
§1-5 计算机病毒 2
实验 4
第二章中文WindowsXP 26 20 6
§2-1 WindowsXP基础知识与操作 4
§2-2 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4
§2-3 快捷方式及管理 2
§2-4 磁盘操作 2
§2-5 WindowsXP的控制面板 4
§2-6 WindowsXP的附件 4
实验 6
第三章 汉字输入 14 10 4
§3-1 汉字输入法概述 2
§3-2 WindowsXP汉字输入的基本使用 2
§3-3 智能ABC输入法 2
§3-4 五笔字型输入法 4
实验 4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2 26 20 6
§4-1 Word2002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2
§4-2 文档的输入与编辑 4
§4-3 文档的排版 4
§4-4 表格的制作 4
§4-5 图文混排 4
§4-6 文档打印 2
实验 6
第五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2 21 16 5
§5-1 熟悉Excel2002 2
§5-2 输入与编辑数据 4
§5-3 格式化工作表 4
§5-4 使用数据清单 4
§5-5 创建数据图表 2
实验 5
第六章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2 12 8 4
§6-1 创建演示文稿 4
§6-2 演示文稿的组织和整理 2
§6-3 幻灯片放映与打印 2
实验 4
第七章Internet基础与应用 29 22 7
§7-1 Internet基础 4
§7-2 连接Internet 4
§7-3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4
§7-4 Outlook Express的使用 4
§7-5 网页制作基础 6
实验 7
合 计 144 108 36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和应用领域,懂得计算机在文秘工作中的应用。
2.掌握微机硬件系统的基本配置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了解微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3.熟悉微机系统的使用常识,掌握键盘和鼠标的基本操作,懂得计算机病毒的实质、特征和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一、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二、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三、计算机在文秘工作中的应用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二、存储器
三、计算机软件系统
§1-3 微型计算机的配置与主要技术指标
一、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
二、多媒体计算机概述
三、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4 微型计算机的使用常识与基本操作
一、微型计算机的使用常识
二、键盘操作
三、鼠标操作
§1-5 计算机病毒
一、计算机病毒的实质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
第二章 中文Windows XP
教学要求:
1. 掌握操作系统的作用以及Windows XP桌面、窗口、菜单等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操作。
2. 掌握文件、文件夹和快捷方式的基本概念,能较熟练地运用Windows***管理器对它们进行创建、***、移动、删除、改名等管理,了解磁盘操作及磁盘管理工具的用途。
3. 能利用控制面板对桌面显示、打印机、键盘和鼠标、日期和时间、字体管理等系统运行环境进行设置,了解Windows XP用户帐户的管理。
4. 初步熟悉写字板、记事本、画图等Windows XP使用程序的使用。
教学内容:
§2-1 Windows XP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Windows XP在职发展过程
二、Windows XP的启动与桌面简介
三、窗口和对话框的组成及操作
四、菜单操作与快捷键
五、Windows XP的帮助和支持系统
六、注销用户和关闭计算机
§2-2 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一、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概念
二、剪贴板的使用
三、Windows***管理器的基本操作
四、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五、搜索文件或文件夹
六、运行程序与打开文档
七、回收站的使用
§2-3快捷方式及其管理
一、快捷方式的基本概念
二、创建快捷方式
三、桌面快捷方式的管理
四、“开始”菜单项的管理
§2-4 磁盘操作
一、 磁盘格式化
二、 软盘***
三、 常用磁盘管理工具简介
§2-5 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
一、 设置显示属性
二、 配置打印机
三、 设置鼠标和键盘
四、 设置日期和时间、区域和语言
五、 添加/删除程序
六、 字体管理
七、 用户帐户管理
§2-6 Windows XP的附件
一、写字板
二、记事本
三、画图
四、命令提示符
第二章 汉字输入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中汉字处理的大致过程和汉字输入法的分类。
2.熟练掌握Windows XP中汉字输入法的基本使用。
3.熟练掌握ABC或五笔字型输入法的使用,能较快速地录入汉字。
教学内容:
§3-1 汉字输入法概述
一、 计算机处理汉字的大致过程
二、 汉字输入法及其分类
三、 常用汉字输入法简介
§3-2 Windows XP汉字输入法的基本使用
一、 输入法的选用
二、 输入法方式的切换
三、 外码输入窗口和候选窗口
四、 输入法的管理
§3-3 智能ABC输入法
一、 单字输入
二、 词组输入
三、 自动造词与“朦胧回忆”
四、 特殊符号的输入
五、 双打输入法简介
§3-4 五笔字型输入法
一、 汉字的结构
二、 字根的键位分布
三、 表内字的输入
四、 表外字的输入
五、 简码与词组输入
六、 “万能学习键”的使用
七、 难字拆分举例
第四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2
教学要求:
1.掌握Word2002的界面与基本操作。
2.能熟练地在Word2002中录入文稿,掌握文档的编辑、排版以及页面设置、打印等操作。
3.掌握表格的制作、修改和格式化操作;掌握图片的插入以及图文混排的方法,并学会应用自选图形、艺术字、文本框、公式编辑器等。
教学内容:
§4-1 Word2002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 文字处理软件概述
二、 Word2002的启动和退出
三、 Word2002的窗口组成
四、 Word2002的文件操作
§4-2 文档的输入与编辑
一、 文档的输入
二、 选定文本内容
三、 文本的移动、***与删除
四、 查找与替换
五、 撤消与恢复
六、 文档的视图
§4-3 文档的排版
一、 字符格式化
二、 段落格式化
三、 页面格式化
四、 高级排版技巧
§4-4 表格的制作
一、 表格的建立
二、 表格的调整和修改
三、 表格的格式化
四、 表格与文本的混合排版
§4-5 图文混排
一、插入图片
二、图片的编辑处理
三、绘制图形
四、艺术字体
五、数学公式
§4-6 文档的打印
一、打印预览
二、打印文档
第五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2
教学要求:
1.懂得Excel2002的基本要领和工作表、工作簿的管理。
2.掌握Excel2002工作表的编辑和常用输入技巧,能正确运用公式和函数来完成数据的基本运算。
3.掌握工作表的各种格式设置,以制作美观、实用的数据表。
4.掌握数据清单的使用,能对工作表进行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管理与分析操作,并懂得数据图表的意义及其创建、编辑。
教学内容:
§5-1 熟悉Excel2002
一、Excel2002概述
二、Excel2002的启动与退出
三、Excel2002的窗口组成
四、管理工作表的工作簿
§5-2 输入与编辑数据
一、输入数据
二、数据输入技巧
三、编辑工作表
四、使用公式
§5-3 格式化工作表
一、自动套用格式
二、使用“格式”工具栏
三、使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四、调整行高和列宽及其他
§5-4 使用数据清单
一、建立数据清单
二、数据排序
三、数据查询
四、数据的分类汇总
五、数据***表报表简介
§5-5 创建数据图表
一、用图表向导创建数据图表
二、编辑数据图表
第六章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2
教学要求:
1.掌握PowerPoint2002的功能、创建演示文稿的方法,以及各种视图方式下演示文稿的浏览和编辑特性。
2.熟悉幻灯片版式、设计模板、母板、配色方案的选择使用,以及幻灯片的切换、动画效果等动态效果的设置,并在制作简单演示文稿中有效地运用。
3.了解掩饰文稿的打印与打包操作。
教学内容:
§6-1 创建演示文稿
一、 PowerPoint2002概述
二、 新建演示文稿
三、 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6-2 演示文稿的组织和处理
一、 PowerPoint2002的视图
二、 演示文稿的外观设计
§6-3 幻灯片放映与打印
一、 动态效果放映
二、 放映幻灯片
三、 幻灯片的打印和打包
第七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分类和Internet的起源;掌握Internet的服务和地址系统。
2.懂得连接Internet的方法、拨号入网的条件机器所需的安装、配置和连接的全过程。
3.掌握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浏览、搜索网上***的方法,能使用Outlook Express 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
4.懂得有关网页的基本概念和网页制作的基本途径;了解Word2002的网页制作功能以及FrontPage2002和HTML基础。
教学内容:
§7-1 Internet基础
一、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二、 Internet的起源
三、 Internet的服务
四、 TCP/IP协议与Internet的地址
§7-2 连接Internet
一、 计算机连入Internet的方法
二、 电话拨号入网的条件
三、 调制解调器的安装与配置
四、 创建拨号连接和配置TCP/IP
五、 拨号连接Internet
§7-3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一、 Internet Explorer概述
二、 浏览 Internet的基本方法
三、 主页的保存与“收藏”
四、 使用搜索引擎
五、 IE的设置
§7-4 Outlook Express的使用
一、 Outlook Express的界面
二、 电子邮件帐户的创建与管理
三、 电子邮件的创建与收发
四、 通讯簿的使用与管理
§7-5 网页制作基础
一、 网页制作概述
二、 Word2002的网页制作功能
三、 FrontPage2002使用基础
四、 HTML简介
介绍一下网络系统基础知识~谢谢哈
最热门的话题是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衡量21世界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NII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Internet,Intranet与Extranet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网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计算机***的共享。计算机***主要是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我们判断计算机是或互连成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看它们是不是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以全局方式管理系统***,它能自动为用户任务调度网络***。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是区别不在他们的物理结构,而是在高层软件上。
按传输技术分为:1。广播式网络。2。点--点式网络。
***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播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按规模分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广域网(远程网)以下特点:
1 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
2 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
3 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
4 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X.25网是一种典型的公用分组交换网,也是早期广域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通信子网。
变化主要是以下3个方面:
1 传输介质由原来的电缆走向光纤。
2 多个局域网之间告诉互连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3 用户设备大大提高。
在数据传输率高,误码率低的光纤上,使用简单的协议,以减少网络的延迟,而必要的差错控制功能将由用户设备来完成。这就是帧中续FR,Frame Relay技术产生的背景。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从局域网介质控制方法的角度,局域网分为共享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城域网MAN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
FDDI是一种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高速主干网,它可以用来互连局域网与计算机。
各种城域网建设方案有几个相同点:传输介质***用光纤,交换接点***用基于IP交换的高速路由交换机或ATM交换机,在体系结构上***用核心交换层,业务汇聚层与接入层三层模式。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主要是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网络拓扑可以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为:
4 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5 广播式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
常用的传输介质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和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信道。
双绞线由按规则螺旋结构排列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
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屏蔽层与多对双绞线组成。
非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多对双绞线组成。
三类线,四类线,五类线。
双绞线用做远程中续线,最大距离可达15公里;用于100Mbps局域网时,与集线器最大距离为100米。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外屏蔽层,绝缘层,外部保护层。
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
单信道宽带:宽带同轴电缆也可以只用于一条通信信道的高速数字通信。
光纤电缆简称为光缆。
由光纤芯,光层与外部保护层组成。
在光纤发射端,主要是***用两种光源:发光二极管LED与注入型激光二极管ILD。
光纤传输分为单模和多模。区别在与光钎轴成的角度是或分单与多光线传播。
单模光纤优与多模光纤。
电磁波的传播有两种方式:1。是在空间自由传播,既通过无线方式。
2。在有限的空间,既有线方式传播。
移动通信:移动与固定,移动与移动物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手段:
1 无线通信系统。
2 微波通信系统。
频率在100MHz-10GHz的信号叫做微波信号,它们对应的信号波长为3m-3cm。
3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多址接入方法主要是有: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与码分多址接入CDMA。
4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商用通信卫星一般是被发射在赤道上方35900km的同步轨道上
描述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参数有两个:数据传输率与误码率。
数据传输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S=1/T。
对于二进制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是Hz)的关系可以写为: Rmax=2*f(bps)
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关系为: Rmax=B*LOG⒉(1+S/N)
误码率是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
Pe=Ne/N(传错的除以总的)
对于实际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要折合为二进制码元来计算。
这些为网络数据传递交换而指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
协议分为三部分:语法。语义。时序。
将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中***用层次结构,可以有以下好处: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2 灵活性好。
3 各层都可以***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各层。
4 易于实现和维护。
5 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既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中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与应用的可移植性。
OSI 标准制定过程中***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办法。在OSI中,***用了***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
OSI七层:
2 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递比特流。
3 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
4 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5 传输层: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6 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7 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8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
互连层主要是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源主机与目的主机可以在一个网上,也可以不在一个网上。
传输层主要功能是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
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定义了两种协议,既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UD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协议。
主机-网络层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受IP数据报。
按照层次结构思想,对计算机网络模块化的研究结果是形成了一组从上到下单向依赖关系的协议栈,也叫协议族。
应用层协议分为:
1。一类依赖于面向连接的TCP。
2.一类是依赖于面向连接的UDP协议。
10 另一类既依赖于TCP协议,也可以依赖于UDP协议。
N***NET***用的是一种层次结构,可以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与校园网。
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主要技术基础的数据通信网具有以下特点:
1 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
2 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
3 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
4 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人们将***用X。25建议所规定的DTE与DCE接口标准的公用分组交换网叫做X。25网。
帧中继是一种减少接点处理时间的技术。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B-ISDN与N-ISDN的区别主要在:
2 N是以目前正在使用的公用电话交换网为基础,而B是以光纤作为干线和用户环路传输介质。
3 N***用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B***用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4 N各通路速率是预定的,B使用通路概念,速率不预定。
异步传输模式ATM是新一代的数据传输与分组交换技术,是当前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热点问题。
ATM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3 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技术,***用小的,固定长度的数据传输单元。
4 各类信息均***用信元为单位进行传送,ATM能够支持多媒体通信。
5 ATM以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动态的分配网络,网络传输延迟小,适应实时通信的要求。
6 ATM没有链路对链路的纠错与流量控制,协议简单,数据交换率高。
7 ATM的数据传输率在155Mbps-2。4Gbps。
促进ATM发展的要素:
2 人们对网络带宽要求的不断增长。
3 用户对宽带智能使用灵活性的要求。
4 用户对实时应用的需求。
5 网络的设计与组建进一步走向标准化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信息高速路分为:国家宽带主干网,地区宽带主干网与连接最终用户的接入网。
解决接入问题的技术叫做接入技术。
可以作为用户接入网三类:邮电通信网,计算机网络(最有前途),广播电视网。
网络管理包括五个功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
代理位于被管理的设备内部,它把来自管理者的命令或信息请求转换为本设备特有的指令,完成管理者的指示,或返回它所在设备的信息。
管理者和代理之间的信息交换可以分为两种:从管理者到代理的管理操作;从代理到管理者的***通知。
配置管理的目标是掌握和控制网络和系统的配置信息以及网络各设备的状态和连接管理。现代网络设备由硬件和设备驱动组成。
配置管理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增强网络管理者对网络配置的控制,它是通过对设备的配置数据提供快速的访问来实现的。
故障就是出现大量或严重错误需要修复的异常情况。故障管理是对计算机网络中的问题或故障进行定位的过程。
故障管理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提供网络管理者快速的检查问题并启动恢复过程的工具,使网络的可靠性得到增强。故障标签就是一个监视网络问题的前端进程。
性能管理的目标是衡量和呈现网络特性的各个方面,使网络的性能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性能管理包括监视和调整两大功能。
记费管理的目标是跟踪个人和团体用户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对其收取合理的费用。
记费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网络管理者能测量和报告基于个人或团体用户的记费信息,分配***并计算用户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费用,然后给用户开出帐单。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控制对网络的访问,以保证网络不被侵害,并保证重要的信息不被未授权用户访问。
安全管理是对网络***以及重要信息访问进行约束和控制。
在网络管理模型中,网络管理者和代理之间需要交换大量的管理信息,这一过程必须遵循统一的通信规范,我们把这个通信规范称为网络管理协议。
网络管理协议是高层网络应用协议,它建立在具体物理网络及其基础通信协议基础上,为网络管理平台服务。
目前使用的标准网络管理协议包括: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协议CMIS/CMIP,和局域网个人管理协议LMMP等。
SNMP***用轮循监控方式。代理/管理站模式。
管理节点一般是面向工程应用的工作站级计算机,拥有很强的处理能力。代理节点可以是网络上任何类型的节点。SNM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 ,在TCP/IP网络中,它应用传输层和网络层的服务向其对等层传输信息。
CMIP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功能强大,不仅可用于传输管理数据,还可以执行一定的任务。
信息安全包括5个基本要素: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
3 D1级。D1级计算机系统标准规定对用户没有验证。例如DOS。WINDOS3。X及WINDOW 95(不在工作组方式中)。Apple的System7。X。
4 C1级提供自主式安全保护,它通过将用户和数据分离,满足自主需求。
C1级又称为选择安全保护系统,它描述了一种典型的用在Unix系统上的安全级别。
C1级要求硬件有一定的安全级别,用户在使用前必须登陆到系统。
C1级的防护的不足之处在与用户直接访问操作系统的根。
9 C2级提供比C1级系统更细微的自主式访问控制。为处理敏感信息所需要的最底安全级别。C2级别还包含有受控访问环境,该环境具有进一步限制用户执行一些命令或访问某些文件的权限,而且还加入了身份验证级别。例如UNIX系统。XENIX。Novell 3。0或更高版本。WINDOWS NT。
10 B1级称为标记安全防护,B1级支持多级安全。标记是指网上的一个对象在安全保护***中是可识别且受保护的。B1级是第一种需要大量访问控制支持的级别。安全级别存在保密,绝密级别。
11 B2又称为结构化保护,他要求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分配安全级别。B2级系统的关键安全硬件/软件部件必须建立在一个形式的安全方法模式上。
12 B3级又叫安全域,要求用户工作站或终端通过可信任途径连接到网络系统。而且这一级***用硬件来保护安全系统的存储区。
B3级系统的关键安全部件必须理解所有客体到主体的访问,必须是防窜扰的,而且必须足够小以便分析与测试。
30 A1 最高安全级别,表明系统提供了最全面的安全,又叫做验证设计。所有来自构成系统的部件来源必须有安全保证,以此保证系统的完善和安全,安全措施还必须担保在销售过程中,系统部件不受伤害。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凡是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安全策约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安全策约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环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威严的法律,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
网络安全是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由于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能连续,可靠和正常的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保证安全性的所有机制包括以下两部分:
1 对被传送的信息进行与安全相关的转换。
2 两个主体共享不希望对手得知的保密信息。
安全威胁是某个人,物,事或概念对某个***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所造成的危害。某种攻击就是某种威胁的具体实现。
安全威胁分为故意的和偶然的两类。故意威胁又可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类。
中断是系统***遭到破坏或变的不能使用。这是对可用性的攻击。
截取是未授权的实体得到了***的访问权。这是对保密性的攻击。
修改是未授权的实体不仅得到了访问权,而且还篡改了***。这是对完整性的攻击。
捏造是未授权的实体向系统中插入伪造的对象。这是对真实性的攻击。
被动攻击的特点是偷听或监视传送。其目的是获得正在传送的信息。被动攻击有:泄露信息内容和通信量分析等。
主动攻击涉及修改数据流或创建错误的数据流,它包括***冒,重放,修改信息和拒绝服务等。
***冒是一个实体***装成另一个实体。***冒攻击通常包括一种其他形式的主动攻击。 重放涉及被动捕获数据单元以及后来的重新发送,以产生未经授权的效果。
修改消息意味着改变了真实消息的部分内容,或将消息延迟或重新排序,导致未授权的操作。
拒绝服务的禁止对通信工具的正常使用或管理。这种攻击拥有特定的目标。另一种拒绝服务的形式是整个网络的中断,这可以通过使网络失效而实现,或通过消息过载使网络性能降低。
防止主动攻击的做法是对攻击进行检测,并从它引起的中断或延迟中恢复过来。
从网络高层协议角度看,攻击方法可以概括为:服务攻击与非服务攻击。
服务攻击是针对某种特定网络服务的攻击。
非服务攻击不针对某项具体应用服务,而是基于网络层等低层协议进行的。
非服务攻击利用协议或操作系统实现协议时的漏洞来达到攻击的目的,是一种更有效的攻击手段。
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性。
主要的可实现威胁:
3 渗入威胁:***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
4 植入威胁:特洛伊木马,陷门。
病毒是能够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感染它们的一种程序,修改后的程序里面包含了病毒程序的一个副本,这样它们就能继续感染其他程序。
网络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毒三种技术。
1 预防病毒技术。
它通过自身长驻系统内存,优先获得系统的控制权,监视和判断系统中是或有病毒存在,进而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对系统进行破坏。这类技术有:加密可执行程序,引导区保护,系统监控与读写控制。
2.检测病毒技术。
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来进行判断的技术。如自身效验,关键字,文件长度的变化等。
3.消毒技术。
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分析,开发出具有删除病毒程序并恢复原元件的软件。
网络反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检测,在工作站上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以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三个原则:
1 多人负责原则。
2 任期有限原则。
3 职责分离原则。
保密学是研究密码系统或通信安全的科学,它包含两个分支:密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需要隐藏的消息叫做明文。明文被变换成另一种隐藏形式被称为密文。这种变换叫做加密。加密的逆过程叫组解密。对明文进行加密所***用的一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对密文解密时***用的一组规则称为解密算法。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通常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的,加密算法所***用的密钥成为加密密钥,解密算法所使用的密钥叫做解密密钥。
密码系统通常从3个独立的方面进行分类:
1 按将明文转化为密文的操作类型分为:置换密码和易位密码。
所有加密算法都是建立在两个通用原则之上:置换和易位。
2 按明文的处理方法可分为:分组密码(块密码)和序列密码(流密码)。
3 按密钥的使用个数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
如果发送方使用的加密密钥和接受方使用的解密密钥相同,或从其中一个密钥易于的出另一个密钥,这样的系统叫做对称的,但密钥或常规加密系统。如果发送放使用的加密密钥和接受方使用的解密密钥不相同,从其中一个密钥难以推出另一个密钥,这样的系统就叫做不对称的,双密钥或公钥加密系统。
分组密码的加密方式是首先将明文序列以固定长度进行分组,每一组明文用相同的密钥和加密函数进行运算。
分组密码设计的核心上构造既具有可逆性又有很强的线性的算法。
序列密码的加密过程是将报文,话音,图象,数据等原始信息转化成明文数据序列,然后将它同密钥序列进行异或运算。生成密文序列发送给接受者。
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3类:对称型加密,不对称型加密和不可逆加密。
对称加密使用单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
不对称加密算法也称为公开加密算法,其特点是有两个密钥,只有两者搭配使用才能完成加密和解密的全过程。
不对称加密的另一用法称为“数字签名”,既数据源使用其私有密钥对数据的效验和或其他与数据内容有关的变量进行加密,而数据接受方则用相应的公用密钥解读“数字签名”,并将解读结果用于对数据完整性的检验。
不可逆加密算法的特征是加密过程不需要密钥,并且经过加密的数据无法被解密,只有同样输入的输入数据经过同样的不可逆算法才能得到同样的加密数据。
加密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通常有两种形式,既面向网络和面向应用程序服务。
面向网络服务的加密技术通常工作在网络层或传输层,使用经过加密的数据包传送,认证网络路由及其其他网络协议所需的信息,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用性不受侵害。
面向网络应用程序服务的加密技术使用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加密技术的使用方法。
从通信网络的传输方面,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3类:链路加密方式,节点到节点方式和端到端方式。
链路加密方式是一般网络通信安全主要***用的方式。
节点到节点加密方式是为了解决在节点中数据是明文的缺点,在中间节点里装有加,解密的保护装置,由这个装置来完成一个密钥向另一个密钥的变换。
在端到端机密方式中,由发送方加密的数据在没有到达最终目的节点之前是不被解密的。
试图发现明文或密钥的过程叫做密码分析。
算法实际进行的置换和转换由保密密钥决定。
密文由保密密钥和明文决定。
对称加密有两个安全要求:
1 需要强大的加密算法。
2 发送方和接受方必须用安全的方式来获得保密密钥的副本。
常规机密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密性,而不是算法的保密性。
IDEA算法被认为是当今最好最安全的分组密码算法。
公开密钥加密又叫做非对称加密。
公钥密码体制有两个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加密模型,一种是认证模型。
通常公钥加密时候使用一个密钥,在解密时使用不同但相关的密钥。
常规加密使用的密钥叫做保密密钥。公钥加密使用的密钥对叫做公钥或私钥。
RSA体制被认为是现在理论上最为成熟完善的一种公钥密码体制。
密钥的生存周期是指授权使用该密钥的周期。
在实际中,存储密钥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将其放在物理上安全的地方。
密钥登记包括将产生的密钥与特定的应用绑定在一起。
密钥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解决密钥的分发问题。
密钥销毁包括清除一个密钥的所有踪迹。
密钥分发技术是将密钥发送到数据交换的两方,而其他人无法看到的地方。
数字证书是一条数字签名的消息,它通常用与证明某个实体的公钥的有效性。数字证书是一个数字结构,具有一种公共的格式,它将某一个成员的识别符和一个公钥值绑定在一起。人们***用数字证书来分发公钥。
序列号:由证书颁发者分配的本证书的唯一标示符。
认证是防止主动攻击的重要技术,它对于开放环境中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安全有重要作用。
认证是验证一个最终用户或设备的声明身份的过程。
主要目的为:
4 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真正的,而不是冒充的,这称为信源识别。
5 验证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未被窜改,重放或延迟等。
认证过程通常涉及加密和密钥交换。
帐户名和口令认证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种认证方式。
授权是把访问权授予某一个用户,用户组或指定系统的过程。
访问控制是限制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流到网络中的授权个人或系统。
有关认证使用的技术主要有:消息认证,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
消息认证的内容包括为:
1 证实消息的信源和信宿。
2 消息内容是或曾受到偶然或有意的篡改。
3 消息的序号和时间性。
消息认证的一般方法为:产生一个附件。
身份认证大致分为3类:
1 个人知道的某种事物。
2 个人持证
3 个人特征。
口令或个人识别码机制是被广泛研究和使用的一种身份验证方法,也是最实用的认证系统所依赖的一种机制。
为了使口令更加安全,可以通过加密口令或修改加密方法来提供更强健的方法,这就是一次性口令方案,常见的有S/KEY和令牌口令认证方案。
持证为个人持有物。
数字签名的两种格式:
2 经过密码变换的被签名信息整体。
3 附加在被签消息之后或某个特定位置上的一段签名图样。
对与一个连接来说,维持认证的唯一办法是同时使用连接完整*** 。
防火墙总体上分为包过滤,应用级***和代理服务等几大类型。
数据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选择。
应用级***是在网络应用层上建立协议过滤和转发功能。
代理服务也称链路级***或TCP通道,也有人将它归于应用级***一类。
防火墙是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不见的组合。它可以通过检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的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消息,结构和运行情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防火墙的设计目标是:
1 进出内部网的通信量必须通过防火墙。
2 只有那些在内部网安全策约中定义了的合法的通信量才能进出防火墙。
3 防火墙自身应该防止渗透。
防火墙能有效的防止外来的入侵,它在网络系统中的作用是:
1 控制进出网络的信息流向和信息包。
2 提供使用和流量的日志和审记。
3 隐藏内部IP以及网络结构细节。
4 提供虚拟专用网功能。
通常有两种设计策约:允许所有服务除非被明确禁止;禁止所有服务除非被明确允许。
防火墙实现站点安全策约的技术:
3 服务控制。确定在围墙外面和里面可以访问的INTERNET服务类型。
4 方向控制。启动特定的服务请求并允许它通过防火墙,这些操作具有方向性。
5 用户控制。根据请求访问的用户来确定是或提供该服务。
6 行为控制。控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服务。
影响防火墙系统设计,安装和使用的网络策约可以分为两级:
高级的网络策约定义允许和禁止的服务以及如何使用服务。
低级的网络策约描述了防火墙如何限制和过滤在高级策约中定义的服务。
请教,局域网基础知识
10base是10M比特率,
Base是基带信号,
T是Twist,双绞线的意思,
10base5;是原始的以太网标准,使用直径10mm的50欧姆粗同轴电缆,总线拓扑结构,站点网卡的接口为DB-15连接器,通过AUI电缆,用MAU装置栓接到同轴电缆上,末端用50欧姆/1W的电阻端接(一端接在电气系统的地线上);每个网段允许有100个站点,每个网段最大允许距离为500m,网络直径为2500m,既可由5个500m长的网段和4个中继器组成。利用基带的10M传输速率,***用曼彻斯特编码传输数据。
10Base2;是为降低10base5的安装成本和复杂性而设计的。使用廉价的R9-58型 50欧姆细同轴电缆,总线拓扑结构,网卡通过T形接头连接到细同轴电缆上,末端连接50欧姆端接器;每个网段允许30个站点,每个网段最 大允许距离为185m,仍保持10Base5的4中继器/5网段设计能力,允许的最大网络直径为5x185=925m。利用基带的10M传输速率,***用曼彻斯特 编码传输数据。与10base5相比,10Base2以太网更容易安装,更容易增加新站点,能大幅度降低费用。
10base-T;是1990年通过的以太网物理层标准。10base-T使用两对非屏蔽双绞 线,一对线发送数据,另一对线接收数据,用RJ-45模块作为端接器,星形拓扑结构,信号频率为20MHz,必须使用3类或更好的UTP电缆; 布线按照EIA568标准,站点—中继器和中继器—中继器的最大距离为100m。保持了10base5的4中继器/5网段的设计能力,使10base-T局域 网的最大直径为500m。10Base-T的集线器和网卡每16秒就发出“滴答”(Hear-beat)脉冲,集线器和网卡都要监听此脉冲,收到“滴答” 信号表示物理连接已建立,10base-T设备通过LED向网络管理员指示链路是否正常。双绞线以太网是以太网技术的主要进步之一,10base-T因为价格便宜、配置灵活和易于管理而流行起来,现在占整个以太网销售量的90%以上。
10base-F;是使用光缆的以太网,使用双工光缆,一条光缆用于发送数据, 另一条用于接收;使用ST连接器,星形拓扑结构;网络直径为2500m,定义了4种不同的规范:
10Base-FL;是10base-F中使用最多的部分,只有10base-FL连接时,光缆链路 段的长度可达到2000m,与FOIRL设备混用时,混合段的长度可达1000m。
10Base-FB;是用来说明一个同步信令骨干网段,用于在一个跨越远距离的 转发主干网系统中将专用的10Base-FB同步信令中继器连接在一起。单个10base-FB网段最长可达2000m。
10Base-FP;是用来说明点对点的连接方式,一个网段的长度可达500m。一个光 缆无源星形耦合器最多可连接33台计算机。
100base-T;是以太网标准的100M版,1995年5月正式通过了快速以太网/100Bas e-T规范,即IEEE 802.3u标准,是对IEEE802.3的补充。与10base-T一样***用星形拓扑结构,但100Base-T包含4个不同的物理层规范, 并且包含了网络拓扑方面的许多新规则。
100Base-TX;使用两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或1类屏蔽双绞线,一对用于发送数 据,另一对用于接收数据,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布线符合EIA568标准;***用4B/5B编码法,使其可以125MHz的串行数据流来传送数据; 使用MLT-3(多电平传输-3)波形法来降低信号频率到125/3=41.6MHz。100Base-TX使100Base-T中使用最广的物理层规范。
100Base-FX;使用多模(62.5或125um)或单模光缆,连接器可以是MIC/FDDI 连接器、ST连接器或廉价的SC连接器;最大网段长度根据连接方式不同而变化,例如:对于多模光纤的交换机-交换机连接或交换机-网卡 连接最大允许长度为412m,如果是全双工链路,则可达到2000m。100Base-FX主要用于高速主干网,或远距离连接,或有强电气干扰的环 境,或要求较高安全保密链接的环境。
100Base-T4;是为了利用大量的3类音频级布线而设计的。它使用4对双绞线, 3对用于同时传送数据,第4对线用于冲突检测时的接收信道,信号频率为25MHz,因而可以使用数据级3、4或5类非屏蔽双绞线,也可使用音 频级3类线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用EIA568布线标准;由于没有专用的发送或接收线路,所以100Base-T4不能进行全双工操作; 100base-T4***用比曼彻斯特编码法高级的多的6B/6T编码法。
100Base-T2;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只用2对3类UTP 线就可以传送100Mbps的数据,因而针对100Base-T4不能实现全双工的缺点,IEEE开始制定100Base-T2标准。100Base-T2 ***用2对音频或数据级3、4或5类UTP电缆,一对用于发送数据,另一对用于接收数据,可实现全双工操作;***用RJ45连接器,最长网段为 100m,符合EIA568布线标准。***用名为PAM5x5的5电平编码方案。
千兆以太网:IEEE802.3z具有下列千兆以太网标准:
(1)1000Base-SX;1000Base-SX只支持多模光纤,可以***用直径为62.5um或50um的多模光纤,工作波长为770-860nm,传输距离为220-550m。
(2)1000Base-LX 2 多模光纤;1000Base-LX可以***用直径为62.5um或50um的多模光纤,工作波长范围为1270-1355nm,传输距离为550m。
单模光纤;1000Base-LX可以支持直径为9um或10um的单模光纤,工作波长范围为1270-1355nm,传输距离为5km左右。
(3)1000Base-CX***用150欧屏蔽双绞线(STP),传输距离为25m。
IEEE802.3ab标准
1000Base-T是100Base-T自然扩展,与10Base-T、100Base-T完全兼容。不过,在5类UTP上达到1000Mbit/s的传输速率需要解决5类UTP的串扰和衰减问题,因此,使得IEEE802.3ab工作组的开发任务要比IEEE802.3z复杂些。
谁有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的
一、是非题(请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的划\)(每个2分,共20
分)
1. 网络管理首先必须有网络地址,即具有国际标准的数字编码IP地址。()
2.微软(MicroSoft)公司内部***用NetBEUI网络协议。()
3.网络域名也可以用中文名称来命名。()
4.路由器技术规范属于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协议。()
5.外置式调制解调器,一般应该接在计算机的串行口上。()
6.Novell公司的Netware***用IPX/SPX协议。()
7.Linux操作系统适合作网络服务器的基本平台工作。()
8.ATM网络的“打包”最大特点是“小步快跑”的快速分组交换方式。()
9.由于IP地址是数字编码,不易记忆。()
10.网络中机器的标准名称包括域名和主机名,***取多段表示方法,各段间用圆点分开。
()
(1047号)计算机网络试题第1页(共6页)
二、选择题(除题目特殊说明是多选题外,其他均为单选题。单选题
在前括号内选择最确切的一项作为答案划一个句,多划按错论)
(每个2分,共40分)
1.(多选题:十选七)计算机网络在工作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要有()管理。目前国际
标准沿用的是(),大约能容纳()地址,但目前世界上有约()人口,不够每人一
个地址,更不用说除分配给个人使用外,还需要更多的类似家电等设备用地址要求接入
(),现已开始研究的()将要求容纳()。
A.40多亿个; B.50多亿个;
C.IPV6标准; D.无限制的地址数;
E.IPv4标准; F.因特网;
G.80多亿; H. 70多亿;
I.60多亿 J.网络地址
2.(多选题:十二选五)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同层对等实体问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
守的规则称为(),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相邻层间进行
信息交换时使用的一组操作原语称为()。()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端到端的信息传
送,它利用()层提供的服务来完成此功能。
A.接口;B.协议;C.服务;D.关系;
E.调用;F.连接;G.表示;H.数据链路;
I.网络;J.会话;K.运输;L.应用。
3.因特网的核心协议是()
A. TCP/IP B. IPX/SPX协议
4.(多选题:五选四)数据通信中,频带传输时可***用()技术的调制解调顺;基带传输
的编码方式可***用();脉冲编码调制可***用()技术;多路复用时可***用()方
法。
A.差分PCM;B.相移键控法PSK;
C.差分曼彻期特编码;D.CRC;
E. FDM。
(1047号)计算机网络试题第2页(共6页)
5.(多选题:五选三)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所谓“三网融合”的趋势,
三网是()、()、()。
A.传统电信网;
B.卫星通信网;
C.有线电视网;
D.计算机网(主要指互联网);
E.无线广播网。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计算机网络技术是_和_技术的结合。
2.网络上软硬件共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和______等。
3.试列举四种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4.结构化布线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高层协议在七层网络参考模型层次中涉及以下三层是: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1047号)计算机网络试题第3页(共6页)
四、简答题(2分)
1.OSI标准的中英文全称是什么?
2.试比较网络互连设备同桥、路由器、网间协议变换器在对应协议层功能方面的主要区
别。
(1047号)计算机网络试题第4页(共6页)
3.网络管理的主要范围是什么?
4.网络防病毒技术主要内容是什么?
(1047号)计算机网络试题第5页(共6页)
5.简要说明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这两种交换方式,并加以比较。
( 1047号)计算机网络试题第 6页(共 6页)
一、 判断题
1、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
2、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3、一个信道的带宽越宽,则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信息量越小。
4、同一种媒体内传输信号的时延值在信道长度固定了以后是不可变的,不可能通过减低时延来增加容量。
5、数据链路不等同于链路,它在链路上加了控制数据传输的规程。
6、数据报服务是一种面向连接服务。
7、网络层的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分组能够准确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地。
8、网络层的功能是在端节点和端节点之间实现正确无误的信息传送。
9、IP地址包括网络号和主机号,所有的IP地址都是24位的唯一编码。
10.一个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必须有相同的网络号。
11.通信子网的最高层是网络层。
12.虚拟局域网的覆盖范围受距离限制。
13.对于虚拟局域网,由一个站点发送的广播信息帧只能发送到具有相同虚拟网号的其它站点,而其它虚拟局 域网的站点则接收不到该广播信息帧。
14.虚拟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不受距离限制,但虚拟局域网网络安全性不如普通局域网。
15.由于ISDN实现了端到端的数字连接,它能够支持包括话音、数据、 文字、图像在内的各种综合业务。
16.帧中继是一种高性能的局域网协议。
17.网桥是一个局域网与另一个局域网之间建立连接的桥梁,通常分为两种:透明网桥、源路由网桥。前者通常用于互联网以太网分段,后者通常用于令牌环分段。
二、填空题
1. 计算机网络由 子网和 子网组成。
2. 在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中,信息以 为单位进行传递,其主要结构由 、
、 。
3. 是各层向它的上层提供的一组原语, 是定义同层对等实体之间交换的帧、分组和报文格式及意义的一组规则。
4. 数据链路层的信息传送格式是 。
5. 网络层的信息传送格式是 。
6. 运输层的信息传送格式是
7.TCP/IP网络模型的四层结构,从底到上分别是链路层、 、 、 。
8.按传输技术可将网络分为两类,即 、 。
9.从通信的角度看,各层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两大类,即 、 。
10.计算机网络中的三种信道连接方式分别为 、 共享信道、
11.ATM网络***用 拓扑结构。
12.广域网一般由 和 组成。
13.在广域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称为 。
14.在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当连接不同类型而协议差别又较大的网络时则要选用
设备。
15. 一般HTML文件的后缀名为 或 。
三、 选择题
1.双绞线可以用来作为 的传输介质。( )
A、只是模拟信号 B、只是数字信号
C、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D、模拟信号和基带信号
2.传输介质是通信网络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 )通路。
A、物理 B、逻辑 C、虚拟 D、数字
3.目前广泛应用与局部网络中的50欧姆电缆,主要用于( )传送。
A、基带数字信号50欧姆 B、频分多路复用FDM的模拟信号
C、频分多路复用FDM的数字信号 D、频分多路复用FDM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4.传送速率单位“b/s”代表( )
A、bytes per second B、bits per second
C、baud per second D、billion per second
5.光缆适合于( )
A、沿管道寻找路径 B、在危险地带使用
C、移动式视象应用 D、无电磁干扰的环境应用
6.当前使用的IP地址是 比特。( )
A、16 B、32 C、48 D、128
7.在哪个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可称之为局域网:( )
A、在一个楼宇 B、在一个城市 C、在一个国家 D、在全世界
8.下列不属于局域网层次的是:(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9.LAN是 的英文缩写。( )
A、网络 B、网络操作系统 C、局域网 D、实时操作系统
10.在OSI模型中,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层次是(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11.TCP的主要功能是( )
A、进行数据分组 B、保证可靠传输
C、确定数据传输路径 D、提高传输速度
12.C类IP地址的最高三个比特位,从高到低依次是( )
A、010 B、110 C、100 D、101
13.下列不属于广域网的是:( )
A、电话网 B、ISDN C、以太网 D、X.25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
14.PPP是哪种类型的协议?( )
A、面向比特 B、面向字符 C、面向字 D、面向数字
15.局域网中的MAC与OSI参考模型哪一层相对应?(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6.IEEE 802标准中,规定了CSMA/CD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的是:( )
A、802.1A B、802.2 C、802.1B D、802.3
17.ATM网络***用的是 拓扑结构。( )
A、星形 B、总线形 C、环形 D、树形
18.IP协议提供的是 类型。( )
A、面向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C、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D、无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19.网桥工作于 用于将两个局域网连接在一起并按MAC地址转发帧。(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20.路由器工作于 ,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21.超文本的含义是( )
A、该文本中含有声音 B、该文本中含有二进制数
C、该文本中含有链接到其他文本的连接点 D、该文本中含有图像
22.Internet***用了目前在分布式网络中最流行的 模式,大大增强了网络信息服务的灵活性。( )
A、主机/终端 B、客户/服务器 C、仿真终端 D、拨号PPP
23.负责电子邮件传输的应用层协议是( )
A、SMTP B、PPP C、IP D、FTP
24.对于主机域名for.zj.edu.cn来说,其中 表示主机名。( )
A、zj B、for C、edu D、cn
25、哪种物理拓扑将工作站连接到一台中央设备?( )
A、总线 B、环形 C、星形 D、树形
26、下列属于星形拓扑的优点的是: ( )
A、易于扩展 B、电缆长度短 C、不需接线盒 D、简单的访问协议
27、IEEE 802标准中,规定了LAN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的是:( )
A、802.1A B、802.2 C、802.1B D、802.3
28、通过电话网传输数据的主要问题是: ( )
A、可靠性 B、灵活性 C、经济性 D、话路质量
29、远程登录是使用下面的 协议。( )
A、SMTP B、FTP C、UDP D、TELNET
30、文件传输是使用下面的 协议。( )
A、SMTP B、FTP C、SNMP D、TELNET
31、域名由4个子域组成,其中哪个表示主机名 。( )
A、*** B、njupt C、edu D、cn
32、统一***定位器的英文缩写为 。( )
A、*** B、URL C、FTP D、USENET
四、简答题
1、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服务的优缺点。
2、IP地址主要有哪几种格式?并画出每种格式。
3、Web网和数据库的主要接口方式有哪些
4、简述什么叫集线器(Hub)?在哪一层工作?列举几种类型。
5、简述局域网中使用的三种基本拓扑结构:星形、环形和总线形的优缺点。
6、在OSI标准中面向无连接服务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7、列举目前常用的公共网络系统。
8、简述地址解析协议ARP和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的作用。
9、列举计算机网络中的三种信道连接方式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
一、√ √ × √ √ × × √ × √ √ × √ × √ × √
二、1.通信 *** 2. 包 包头 数据 包尾 3.服务 协议
4. 帧 5.包 6. 报文 7..网络层 运输层 应用层 8.点到点网络 广播式网络
9.. 面向连接服务 面向无连接服务 10.. 点到点连接 信道复用 11.星形
12.主机 通信子网 13.分组 14.*** 15. htm html
三、c a a b b ; b a c c c ; b b c b b ;
d a b c b ; c b a b c ; d a d d b ; a b
四、1.从电路设置看,虚电路需要进行电路设置,数据报无需;
从地址设置看,虚电路每个分组含有一个短的虚电路号,数据报有完整地址;
从路由选择及影响来看,虚电路建好时,路由就已确定,所有分组都经过此路由,数据报的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路由器失败时,所有经过路由器的虚电路都将被终止,数据报服务则除了崩溃时全丢失分组外,无其他影响;
在拥塞控制方面,若有足够的缓冲区分配给已经建立的每条虚电路,较容易控制,而数据报服务难以控制。
2.主要有A、B、C类地址格式。
1 网络 主机
A类: 1 7 24
10 网络 主机
B类: 2 14 16
110 网络 主机
C类: 3 21 8
3.CGI(公共***接口)技术,Web API(Web应用编程接口)技术、JDBC(J***a数据库连接)技术和ASP技术。
4.集线器(Hub)。是工作于物理层的一种设备,用于简单的网络扩展,是接收单个信号再将其广播到多个端口的电子设备。集线器类型包括:被动集线器、主动集线器智能集线器。
6.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有确认的数据报服务
问答服务
7. 电话交换网(PSTN)、分组交换数据网(又称X.25网)、帧中继网(Frame Relay)、数字数据网(DDN)
8. ARP用来把一个连在同一个物理网上的IP地址转换成该机的物理地址的协议。
RARP用来将已知的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
9.点到点连接,即通信双方处于信道两端,其它通信设备不与其发生信息共享与交互。
共享信道,即多台计算机连接到同一信道的不同分支点上,任何用户都可以向此信道发送数据,在信道上所传播的数据,根据情况,可被全体用户接收(这称为广播,Broadcast),也可以只被指定的若干个用户接收(这称为组播,Multicast)。
信道复用。即在同一共享信道上实现多个互相独立的点到点连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试题
2004年1月
--------------------------------------------------------------------------------
一、是非题(请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个2分,共20分)
1.所有以太网交换机端口既支持10BASE-T标准,又支持100BASE-T标准。( )
2.Ethernet、Token Ring与FDDI是构成虚拟局域网的基础。( )
3.ATM既可以用于广域网,又可以用于局域网,这是因为它的工作原理与Ethernet基本上是相同的。( )
4.Windows操作系统各种版本均适合作网络服务器的基本平台。( )
5.局域网的安全措施首选防火墙技术。( )
6.帧中继的设计主要是以广域网互连为目标。( )
7.应用***是在应用层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 )
8.双绞线是目前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 )
9.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是一种在同步或异步线路上对数据包进行封装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早期的家庭拨号上网主要***用SLIP协议,而现在更多的是用PPP协议。( )
10.如果多台计算机之间存在着明确的主/从关系,其中一台中心控制计算机可以控制其它连接计算机的开启与关闭,那么这样的多台计算机就构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 )
返回“试题回顾”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选题和多选题(除题目特殊说明是多选题外,其他均为单选题。每空2分,共40分)
1.(4选2)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 )和( )。
A. 点对点传输网络 B. 广播式传输网络
C. 数据传输网络 D. 对等式网络
2.能实现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转换功能的互联设备是( )。
A. 集线器 B. 交换机 C. 路由器 D. 网桥
3.路由器(Router)是用于联接逻辑上分开的( )网络。
A. 1个 B. 2个 C. 多个 D. 无数个
4.(4选2)计算机网络完成的基本功能是( )和( )。
A. 数据处理 B. 数据传输 C. 报文发送 D. 报文存储
5. (4选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目标要求网络保证其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限的传播范围,还必须保障网络信息的( )、( ),以及网络服务的保密性。
A. 保密性 B. 可选择性 C. 可用性 D. 审查性
6. (12选5)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同层对等实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 ),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 ),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是使用的一组操作原语称为( )。( )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端到端的信息传送,它利用( )层提供的服务来完成此功能。
可供选择的答案:
A. 1、接口; 2、协议 3、服务 4、关系 5、调用 6、连接
B. 1、表示; 2、数据链路 3、网络 4、会话 5、运输 6、应用
7.(4选3)下列关于ATM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A. 固定信元长度为53字节 B. 提供QoS的参数
C. 一次群接入支持48条用用户信道和一条信令信道 D. ATM物理传输媒体可以是光纤
8.(4选2)FDDI的特点是( )、( )。
A. 利用单模光纤进行传输 B. 使用有容错能力的双环拓扑
C. 支持500个物理连接 D. 光信号码元传输速率为125Mbaud
9.快速以太网集线器按结构分为( )。
A. 总线型和星型 B. 共享型和交换型
C. 10M和100M网 D. 全双工和半双工
10.UDP提供面向( )的传输服务。
A. 端口 B. 地址 C. 连接 D. 无连接
返回“试题回顾”
参考答案: 1、AB 2、C 3、C 4、AB 5、BC
6、A2 A1 A3 B5 B3 7、ADB 8、BD 9、B 10、D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选择”,属于ISO/OSI RM中____________ 层的功能。
2.收发电子邮件,属于ISO/OSI RM中 ____________层的功能。
3.IP地址205.3.127.13用2进制表示可写为____________ 。
4. 某B类网段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该子网段最大可容纳____________ 台主机。
5.脉冲编码调制的工作原理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6.分布式路由选择方法三要素分别是对网络某种特性的测量过程、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7.充分利用现有接入条件的宽带接入技术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
8.100Mb/s快速以太网系统内的集线器按结构分为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9.基于交换结构的两个正在研究的高速局域网络标准分别是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10.常见的实用网络协议有____________ 、IPX/SPX和____________ 。
11.网络运行中心对网络及其设备管理的三种方式是:基于SNMP的代理服务器方式、____________ 方式和 ____________方式。
返回“试题回顾”
参考答案:
1. 网络
2. 应用
3.11001101 00000011 01111111 00001101
4.254
5.***样、 量化 、编码
6.如何传播测量结果的协议、 如何计算出确定的路由
7.全光网、XDSL X表示A/H/S/C/I/V/RA等不同数据调制实现方式、HFC 光纤同轴混合
8.共享型 、交换型
9.ATM 、光纤通道
10.TCP/IP、 NetBEUI
11.本地终端 、远程telnet命令
四、简答题(20分)
1、简述什么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些常见的拓扑结构。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通信线路和站点(计算机或设备)的几何排列形式。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树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型网络。
2、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在同步通信传送时,发送方和接收发将整个字符组作为一个单位传送,数据传输的效率高。一般用在高速传输数据的系统中。异步通信方式实现比较容易,因为每个字符都加上了同步信息,计时时钏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每个字符需要多占2-3位的开销,适用于低速终端设备。由于这种方式的字符发送是独立的,所以也称为面向安符的异步传输方式。
3、试比较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参考答案:
模拟信号的电平随时间连续变化,语音信号是典型的模拟信号。能传输模拟信号的信道称为模拟信道。强果利用模拟信道传送数字信号,必须经过数字与模拟信号之间的变换(A/D变换器),例如,调制解调过程。
离散的数字信号在计算机中指由“0”、“1”二进制代码组成的数字序列。能传输离散的数字信号的信道称为数字信道。当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字信号是不需要进行变换。数字信道适宜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史需解决数字信道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问题。
4、计算机网络需要哪几方面的安全性?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需要以下3个方面的安全性:
(1)保密性:计算机中的信息只能授予访问权限的用户读取(包括显示、打印等,也包含暴露信息存在的事实)。
(2)数据完整性: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只能被授予权限的用户修改。
(3)可利用性:具有访问要限的用户在需要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得到密文。
5、配置管理的作用是什么?其包括哪几部分功能?
参考答案:
配置管理的作用包括确定设备的地理位置、名称和有关细节,记录并维护设备参数表;用适当的软件设置参数值和配置设备功能;初始化、启动、关闭网络或网络设备;维护、增加、更新网络设备以及调整网络设备之间的关系等。
配置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4部分功能:
(1)视图管理。
(2)拓扑管理。
(3)软件管理。
(4)网络规划和***管理。
100个网络基础知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网络基础知识入门、100个网络基础知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