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说明报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报告)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说明报告,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报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2、如何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 3、怎样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4、如何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 5、求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报告
- 6、急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论文,
如何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至***、下至平民百姓,举国关注,共谋大计。来自方方面面的讨论与争鸣,可谓如火如荼。但是,眼下至少有两个不争的共识:一是坚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路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
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消除贫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陕西省农村公路的现状,仍然可以概括为“欠账甚多、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仍有4万个建制村尚待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30多万个建制村还没有通沥青(水泥)路。陕西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喜的是,发展农村公路的有利因素,大于历史上任何时候,其突出特点是政策好、人气旺。今年5月24日,陕西省与交通部共同签署了《陕西省人民***—交通部关于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意见》。李盛霖部长高度评价:陕西省***和交通部联手共建农村公路,是贯彻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重大举措,对于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陕西省代省长***强调:农村公路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基础工程、第一民心工程、第一富民工程。
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揭开了新时期划时代的一页。《意见》深刻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需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正像《人民日报》社论所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用5句话20个字为我们概括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要求,勾勒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现代化乡村社会的美丽图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认为,农村公路建设就像这幅美丽图景的画布一样,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和载体。
公路是农村脱贫的必要基础设施
长期以来,贫困与农村孪生,弱势与农村齐名。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可为扶贫开发事业、农业长效发展机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三农事业”奠定物质载体,增强造血功能。
2004年3月,国际农村公路焦点组织(IFG)第四次技术交流会议在我国的昆明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村公路改善与扶贫”。大会有一个可喜的研究共识:农村公路建设是脱贫的必要因素之一,农村公路在通达、教育和医疗设施、增强农业收入、***商业活动、加强联系与沟通、提高旅行速度、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这里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扶贫与公路改善之间应当如何保持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是各国***和咨询公司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来自亚洲的研究表明,如果有较好的农村公路,化肥成本会降低14%,农民收入增长12%,而农业产品产值则上升32%,而且方便的运输条件可促进农副产品的精加工、附加值。来自非洲的研究表明,在目前非洲的公路条件下,只有5%的肉类通过卡车运输,多数运输活动靠步行,有时耗时数周,导致食品重量丢失、质量下降。研究表明,400公斤食品在12、24、48和96小时的运输途中所丢失的重量分别为6%、8%、12%和14%。有专家指出,美国农产品全国的差价只有5美分,关键是公路的发达与运输的快捷。由于交通不便引起的价格差异十分突出,在发达地区只卖几元钱的半导体,在农村却要数十元甚至上百元。市场上热卖的一种土豆片,英文称“PRINGLES”,中文名叫“品客”,190克卖价12元,在西安卖13元。美国人制造了“品客”,分厂却设在交通发达的广州,而其原料不外乎是陕西盛产的土豆,价格翻了100多倍,若按当地市值计算,剩余价值高达千倍。
“要想富,先修路”的意义就在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都离不开公路交通提供的基础保障。我们对未来的憧憬是,便捷的农村公路会吸引类似“品客”等诸多的外企,像建设“坑口电站”一样,把厂子搬到农民的田间地头,那时候我们的一颗土豆也会变成“天价”。
有研究认为,农村道路在综合扶贫与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贫困地区落后的基础建设导致其与其他地区的贫富差距拉大;公路改善增加了村民收入,使他们容易获得教育与医疗;促进了人口、货物和服务的流动;加强了农村地区之间的交流。
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在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中,对改变相对薄弱的农村面貌都有一段集中并快速的发展阶段。韩国在“二元经济”转型中,***斥资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0年11月,韩国***首先拨款20亿美元启动“新村运动”,主要用于修建乡村道路等。该国中央***免费向全国3万余个村庄发放水泥,平均每村335袋,每户4袋,每袋50公斤,并明确规定这些水泥只能用于村里的公共事业。地方***则提出了修建桥梁和村级道路等20种乡村基础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己开发。为了鼓励、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还确定了“先动先扶,不动不扶”的扶持政策。对那些达到***要求的村庄,第二年每村加拨500袋水泥和1吨钢筋。如果基础工作面貌发生了改变,***第三年再为该村再追加1000袋水泥用于鼓励等。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的发展,无疑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可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从而向新型农民的时代过渡,提高参政的意识,促进“管理民主”。
陕西省委书记***最近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诸多方面取得成果,使建设新农村的过程真正成为不断带给农村群众实实在在好处的过程。”
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发展的历史跨越
“十一五”时期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时期,中央明确要求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是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以往的经验,认真审视和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新变化。我们可喜地看到,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今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把农村公路建设摆到“十一五”交通工作的突出战略地位,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近期,陕西省委书记***对全省农村公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抓住我省列入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试点先行省的机遇,把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切实加强起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基础工程。要科学规划,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十一五’时期实现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双胜利、双丰收。”
“十一五”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的目标是:县乡公路里程达到4.6万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里程达到3.5万公里,等级公路3万公里,村公路达到6.9万公里,每年安排不少于1万公里的通村沥青(水泥)路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力争乡镇、建制村通班车率分别达到100%和95%。
为实现上述目标,目前我们主要做的五项工作是:第一,大力建设通村公路。按照“县组织验收、市审查上报,省公路局核准、交通厅拨款”的程序以及“据实补助、先干后补”的办法实施。凡达到交通厅颁布标准的通村沥青路,关中地区每公里补助10万元,陕南、陕北地区每公里补助12万元;凡达到交通厅颁布标准的通村水泥路,全省统一按每公里15万元给予补助。在整个建设中,要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四项制定”,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设质量。严格资金管理,公示资金使用,保证国家补助资金真正用到农村公路上,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二,动员各方积极力量。充分发挥***主导和政策引导作用,紧紧依靠地方***、农村群众及社会力量,坚持“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群众自愿出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各地交通部门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和密切合作,形成多方支持、建设农村公路的合力。要认真总结延安市修建农村公路经验,坚持以往“乡村群众打底子,交通部门铺面子”等做法,依法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村自愿出工投劳,合法筹集建设资金。要尊重农民的选择,不修农村不需要和不愿意建的路,不搞强行摊派和集资,决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
第三,坚持经济节约的原则。农村公路的设计、建设、养护和管理,要按照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修实用之路、安全之路、***节约之路。要合理把握标准,适当简化程序,标准规范以及线型选择等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推广就地取材、经济耐用、易于养护的路面结构。不搞大改线、大***,保护沿线农村利益。注重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源和料场,不得乱***滥挖,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第四,加强改善养护管理。认真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建立、完善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管理体制,统一规范管理机构,市设农村公路管理处,县设农村公路管理站。逐步建立以***投入为主的稳定资金渠道,特别是要落实地方***责任和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健全养护机构,完善养护模式,推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常年养护与季节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方式。加强对农村公路的技术指导,做好全省农村公路通达以及技术状况普查工作。
第五,积极发展农村客运。把农村客运网络作为支农、惠农、兴农的实质性举措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公路效益。按照“路、站、运”一体化发展原则,修建简便、经济、实用的停靠点或招呼站;积极进行农村客运公交化试点,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方便和实惠。
如何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当前,农业信息设施薄弱;***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资金不够,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导作用还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不够全面,服务结构失衡;现有网络成本和门槛过高,农民难以承受较高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针对农村的信息***开发程度低。因此,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简单投入问题,其本质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对市场信息、对信息管理的需求。我国企业信息化挫败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要汲取企业信息化挫败率高的经验教训,从多个部门的角度进行长期规划和管理。
二、强化***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建议围绕有关信息化的普遍服务加快设立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起有利于农村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实行相关优惠政策配套的补贴机制,逐步将普遍服务从基础电信和广播电视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并协调好***部门与大型国有企业的关系,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推动普遍服务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快建成村级信息网络体系,实现村村能上网。按照乡镇补贴一点、村里出一点、电信企业优惠一点的“三个一点”思路,实现信息宽带网络连到农家。并制定政策,降低农业信息费的收费标准,鼓励农户上网。
四、建立各类农业信息的实验示范基地,进行现场宣传和展示,扩大影响。建议把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合作组织(各类专业协会、联合会)、种养大户,作为农业信息化扶持的重点。他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强烈,有能力比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对农户的带动力强,效果也会很好。
五、建立乡、镇、村信息站,加强农村信息队伍建设。要设立乡镇村信息站的信息员岗位,使农民能够通过信息员反馈信息,并在农村信息网络上随时找到所需的相关信息,另外还能通过他们向专家学者咨询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疑难问题。
六、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事业,鼓励高等院校、企业、中介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服务,培训农民的上网技能,运用信息指导农业生产。
怎样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大力建设通村公路.按照“县组织验收、市审查上报,省公路局核准、交通厅拨款”的程序以及“据实补助、先干后补”的办法实施.凡达到交通厅颁布标准的通村沥青路,关中地区每公里补助10万元,陕南、陕北地区每公里补助12万元;凡达到交通厅颁布标准的通村水泥路,全省统一按每公里15万元给予补助.在整个建设中,要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四项制定”,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设质量.严格资金管理,公示资金使用,保证国家补助资金真正用到农村公路上,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二,动员各方积极力量.充分发挥***主导和政策引导作用,紧紧依靠地方***、农村群众及社会力量,坚持“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群众自愿出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各地交通部门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和密切合作,形成多方支持、建设农村公路的合力.要认真总结延安市修建农村公路经验,坚持以往“乡村群众打底子,交通部门铺面子”等做法,依法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村自愿出工投劳,合法筹集建设资金.要尊重农民的选择,不修农村不需要和不愿意建的路,不搞强行摊派和集资,决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
第三,坚持经济节约的原则.农村公路的设计、建设、养护和管理,要按照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修实用之路、安全之路、***节约之路.要合理把握标准,适当简化程序,标准规范以及线型选择等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推广就地取材、经济耐用、易于养护的路面结构.不搞大改线、大***,保护沿线农村利益.注重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源和料场,不得乱***滥挖,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第四,加强改善养护管理.认真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建立、完善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管理体制,统一规范管理机构,市设农村公路管理处,县设农村公路管理站.逐步建立以***投入为主的稳定资金渠道,特别是要落实地方***责任和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健全养护机构,完善养护模式,推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常年养护与季节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方式.加强对农村公路的技术指导,做好全省农村公路通达以及技术状况普查工作.
第五,积极发展农村客运.把农村客运网络作为支农、惠农、兴农的实质性举措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公路效益.按照“路、站、运”一体化发展原则,修建简便、经济、实用的停靠点或招呼站;积极进行农村客运公交化试点,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方便和实惠.
如何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一)宽带接入能力持续提升
光纤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本地网光缆线路长度增长170%,达到914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增长290%,达到1.88亿个,光纤到楼和光纤入户的宽带端口总数超过6300万,WLAN公共运营热点达到30万个。乡镇通宽带比例达到99%,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80%。3G网络覆盖全部地市、县城以及部分重点乡镇。3G基站达到62万个。
(二)骨干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长途光缆线路长度新增10万公里,达到82万公里。城域网广泛应用大容量DWDM系统,长途网引入单波长40Gbps的DWDM系统。互联网骨干网带宽超过30Tbps,国际出口带宽超过1Tbps,国内网间互联带宽超过450Gbps。互联网骨干网扁平化改造部分完成,IP专用承载网由骨干网延伸至城域网,建成全球最大IPv6示范网络。国际海陆缆系统可用容量达到6.8Tbps,海外POP点超过40个。
(三)应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为适应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互联网数据中心,并加快部署内容分发网络,实现由骨干网向城域网延伸。支撑各类信息化应用的业务平台不断完善,在“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配套设施共建共享有序推进
通信局房、管道、基站铁塔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有效保障宽带网络快速发展。同时,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有序推进,自2008年以来,共减少新建基站站址及配套(铁塔、机房等)超过9.9万个、传输线路(管道、杆路等)超过18.3万公里,累计节约投资超过200亿元。
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还存在以下矛盾和问题:一是我国在接入带宽、宽带普及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二是高带宽业务应用的普及程度不高,种类不够丰富,宽带发展的业务驱动力不足。三是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网络建设成本高,回收周期长,仅靠市场机制难以推动宽带网络发展。四是行业间统筹发展机制不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尚未纳入城乡规划。五是缺乏国家战略层面对宽带网络发展的指导,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二、“十二五”面临形势
(一)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世界发展格局正面临深刻变革,为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各国以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契机,纷纷出台宽带发展战略或***,通过***战略指引、政策激励甚至直接资金投入等举措,加快宽带网络覆盖和提速,带动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抢占新时期经济、科技制高点。“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亟需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加快构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为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崭新平台,推动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变革,提升国家长期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宽带网络发展新机遇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要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这为宽带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必须适度超前布局,进一步加快发展光纤宽带网络、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等设施。
(三)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创新带动高带宽需求的快速增长
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宽带网络发展的主要动力。计算机、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产业的边界日渐模糊,融合性终端不断推出,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跨界竞争带动互联网应用向更深交融、更广交互、更高智能的方向发展,***了网络带宽的增长。特别是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信息获取、商务交易、信息交流及文化*** 等互联网应用对接入带宽需求大幅提升。
(四)下一代网络的加速演进推动宽带网络发展
国际上的下一代互联网试验和部署速度正在加快,许多国家制定了IPv6发展战略和行动***,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3G网络建设力度持续加大,3G增强型技术和LTE技术等在多个国家实现商用部署。无线局域网发展势头迅猛,热点覆盖水平不断提高,更高速率技术逐步引入。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成为卫星通信的发展重点。下一代光传输网发展迅速,40Gbps DWDM逐步成为主流传输技术,100Gbps DWDM系统和10Gbps PON系统将逐步成熟和商用。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加速演进为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五)宽带应用的普及推广对网络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全球信息化持续发展,宽带应用的种类日渐丰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与此同时,网络、系统、终端的安全***不断出现,网络病毒、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等安全问题将更加复杂和突出。网络安全成为关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面对诸多风险挑战,要求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和防护手段建设,提升国家应急通信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以网络能力全面提升为主线,以加快建设光纤宽带网络、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为着力点,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绿色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各领域协调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基础设施。
(二)基本原则
统筹部署、协调发展。综合考虑区域、城乡通信基础条件和需求,推动区域、城乡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统筹考虑有线宽带、无线移动宽带的***状况和发展需求,推动有线宽带、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统筹考虑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的建设,促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各个层面协调发展。
应用驱动、重点推进。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扩展业务形态,丰富互联网内容,延伸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高带宽业务的普及应用,驱动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宽带网络光纤化进程,统筹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发展,推动向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加强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和网络部署。
政企合力、加强协作。充分发挥电信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支持和引导,结合各地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状况和实际需求,综合利用各类配套支持政策,共同推进适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管理、安全可靠。加强宽带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优化网络布局,提升关键网络节点、物理路由的安全性。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同步完善安全保障手段。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绿色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宽带新技术广泛应用,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应用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在支撑国家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更加突出。宽带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缩小,东部发达城市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求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报告
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世界瞩目。在接下来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开始进入一个特别的时期。从“十一五“开始,我国经济将实质性地启动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将遵循科学发展观,更加强调综合性的平衡,实现经济与人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产业和区域的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解决 “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十一五 ”开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整个社会经济面貌将产生深刻性的变革。中国将和平崛起,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经过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完成了初级工业化,开始进入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主的高级工业化发展阶段。但是,毋需玮言,在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我国农业和农村却相对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在城镇居民收入已经大幅增加的同时,农民收入的增长还有待时日。实际上,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就面临在城市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发展农业和农村的问题。城市化,以及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陆续向着城市人口转移,农业劳动力和农村地区的非农化,在一定时期成为事实上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着城市的转移,以及按照这种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就是一个明显的佐证。但是,单纯地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着城市的转移,以及以这种方式为主辅之以使用相对的落后技术并且造成环境破坏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的非农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我国农村发展的问题,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农问题”就是一个证明。无论是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成果,还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和农村都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任何国家也不可能通过工业化消灭农村和放弃农业来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在工业化的任何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都是存在着的,而且与工业化进程相伴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一定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在工业化开始进入以重化工为主的中后期高级阶段,我国人均收入开始达到和超过1000美金的生产集约化与消费精致化阶段,城市和工业资本及技术的积累和发展足以反哺农业的阶段,农业生产的组织面临着新的变革,农村社区的建设也将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利用效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倡导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建议》的通过还表明,中央***已经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下阶段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体现了中央统筹全局的战略,体现了新的执政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总思路和总要求。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和农村是任何发展的,以及在发达国家目前的农业生产组织和农村社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纵观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普遍性的趋向。发达国家根据制度选择、非制度因素以及各国自然***和生产要素的不同禀赋主要***取不同模式以及不同路径使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组织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美国为代表的***密集型农业在工业化初期主要利用农业机械化和土地规模经营来实现农业的规模效应和生产率的提高,工业化中期则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日韩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农业,首先***取了劳动集约和技术引进来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当农业技术升级完成后则转向运用机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西欧一些国家通常***取综合发展模式,农业机械化与技术集约交叉进行,以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随着农业内部的分工细化与专业化生产使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各国随之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跨区域合作社、以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以日韩为代表的综合性合作社三种农业组织类型。另外,各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欧美国家主要依靠市场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转变,***只是利用经济杠杆等手段间接的对农业进行干预和调整;日韩则通过***的全面干预和宏观调控使分散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发展模式尽管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通过土地的兼并首先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生产,然后在这样的规模化生产基础上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完成传统农业向者现代农业的转变,生产的组织也从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组织向着现代农业企业制度转变;接着是农村人口从分散的居住向着集中式的农村社区转变。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条件,国家公共工程投资由此可以从单纯的城市公共工程投资向农村地区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既是拉动农村消费的基本条件,又是农村人口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条件。
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农业早已经是建立在大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充分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现代农业;这种大规模生产以先进技术的应用为特征,以市场交换为目标的经营方式,其生产组织一般为大型农场或者合作社。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以及大规模生产带来的低成本,标准化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仅成为城市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供应来源,而且还大规模地出口,为农业生产带来丰厚的利润。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其前提就是以市场导向的高效农业以标准化低成本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有着很大的市场,使得农业生产经营本身成为有利可图的产业。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因为这种大规模农业生产而得以建立大规模的集中居住区,而农村社区的形成使得乡村社会也能够充分享受现代文明。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山川秀美的乡村甚至成为城市白领和富人的理想居住地和旅游胜地。
我们认为,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经验可供我们借鉴,而伴随工业化进程的农业发展与乡村建设也有其一般性的规律,这种规律可以推广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就象工业化进程一样,从某种意义上看,发达国家农业和农村的今天,就是我们国家农业和农村的明天。我们今天的工业化进程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浓缩发达国家100年前的工业化过程,我们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为什么就不能赶超发达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历程呢!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一般性质而言,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文明为标志的新型社会状态,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要体现“六个新”,即新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新的农村居住环境、新的农村社会保障、新的农村文化教育、新的 农村道德规范、新的农村村容村貌,也就是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充满活力、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文化丰富、民主法制健全、***优化配置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村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加速发展,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说明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支持农业发展的条件和能力。然而,虽然我国现代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农业发展水平仍旧是以单一家庭经营基础上的传统农业,加上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和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农业生产单一化、分散化的特点依旧没有改观,农业技术进步缓慢,半自给自足的农业业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中世纪式的传统农业没有规模经济,不能***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进行多样化经营以规避风险。而分散无序居住的农户不具有生活、教育、交通基础设施及信息网络建设利用所需要的基本规模,同样不利于农村的建设。农村经济的长期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具体内容而论,就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前提下建立在土地***规模化生产,农业生产组织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经营,逐步***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基础上的生产组织及运行方式,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在享有基本的现代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 设施的农村社区,能够与城市人口一样充分享受到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型农村经济和社会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个步骤必然是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式经营,它既是***用现代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前提,也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和形成农村社区的前提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非常必要的。从宏观层次上看,在目前全球化进程中,我国要和平崛起,处理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缓解人民币汇率压力,就需要改变多年来长期依靠出口工业加工产品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启动内需;而拉动内需就需要启动农村市场,把农民的需求释放出来,这就要求首先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工业产品的消费要求相应的基础设施条件,譬如,农民购买彩电的前提是农村要有电力供应,需要首先建设和完善农村电力供应网线设施;农民购买电脑的前提是农村要有网络基础设施,需要首先建设和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农民要购买汽车,需要首先建设和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等等。并且,可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最终要使得中国的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大规模出口。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变得多元化,缓解由于单纯出口工业加工产品造成的国际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农民的增收,彻底改变几亿农民收入偏低的处境。最后,我国在加入全球化进程中不仅在工业加工产品上要充分利用低成本优势,在相当长时期里还需要在农产品上要充分利用低成本优势,这会给继改革开放前30年主要依靠工业加工产品出口拉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的我国带来今后更长时期的主要依靠工农业产品出口的经济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事实证明,无论是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通过生产出口产品是大幅增加收入的有效渠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证明了这一规律在城市人口增收上的有效性,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也将证明其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仍然是继续有效的。但是,实现农产品大规模出口的前提是我们的农产品必须要满足国际标准,其生产过程也要相应地是标准化的生产,这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用现代农业技术,要完成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的转变,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同时是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农村建设成为按照上述内容和目标所定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骤及政策措施
尽管一般来说我国新农村建设既不能简单地走美国模式,也不能走日韩模式,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律和方法,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以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出发点,改变传统农业的***配置方式,整合现代农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实行集约化经营,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导向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通过调整和优化农村各类生产要素配置,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引导生产要素向高附加值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聚集和流动。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照搬外国的模式,必须依据我国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简单的村舍的建造,也不是简单的城镇化运动,而是在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为此,根据我国农村人口多,农村面积大,新农村建设不可能各个地区同时并举,遍地开花的具体国情,建议按照以下步骤渐近式进行:
1. 改变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的一个前提是要提高人均耕地占有量的水平,基于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一些剩余劳动力,因此,必须把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在可能的情况下继续转移出去,减少非农人口。在此基础上,选择部分农村地区进行试点,改革农村土地政策,允许,倡导和鼓励城市工商业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农村投资农业项目,主要是大规模租用农村土地建设大型农场,农庄和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这是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必经之道,因为仅仅凭借农业自身是难以积累起足够的资本的;这也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形式。目前在我国的工商业资本是足够充足的,但由于工商业项目由于投资边际效率递减,大量工商业资本难以寻找到有利可图的好项目。城市工商业资本开始进入农业投资领域是未来投资方向的一大特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进行农村产权改革,允许农民将联产承包土地有限期地出租给工商业资本建设大型农场和农庄。农民也可以将自己的联产承包地作为股份加入城市工商业资本一起共同建设新农村农场和农庄。农民进入农场和农庄成为现代农业工人,凭借股东或者土地出租人和农业工人的双重身份获得两份收入,实现农民的增收。城市工商业资本也可以通过与农村土地资本联合组成合作社的方式来建设新农村农场或农庄。部分农民可能在开始对于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持观望态度,这是由于小农意识仍然存在,怕风险是部分农民的通病,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对于土地的直接控制。对于这样的农户,农场或农庄可以***取义务外包的方式,与农户签定协议,规定农户在自己的土地上使用农场或农庄指定的农作物***,按照农场或农庄指定的生产过程,在农场或农庄指导下进行生产,农场或农庄按照合同收购农户的产品。这样农户就基本上没有了风险,是愿意接受的。当他们逐渐尝到甜头后,会主动要求加入新农村建设的。无论按照哪种方式组建新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其共同的特征都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经营管理,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式运行,实行的分配制度是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而不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这是与***经济时期的人民公社组织形式的本质区别。为了鼓励城市工商业资本进入农村投资,建议改革农村土地政策,将现有的租期20适当延长,譬如延长至30年甚至50年。
2. 引导和促进城市超市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为未来的新农村农场,农庄及合作社大规模生产出来的蔬菜,花卉,粮食等农产品提供越来越大的市场,同时开辟国外市场,尝试我国生产的蔬菜,花卉,粮食等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逐步形成城市超市与新农村农场,农庄及合作社之间相互促进,互相拉动的良性循环局面。这是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
3. ***牵线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可以按照国际惯例***用卖方信贷方式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构造建高效农业产业。可以***取合资方式与外资联合开发农业项目和建设农场,农庄及合作社。与国外著名链锁店(包括快餐链锁店)联合,争取使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新农村产业组织成为它们的供应商。在此进程中,逐步完成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以满足农产品出口标准,走向国际市场。
4. 国家财政应加大对农村公共品服务的投入。目前我国农村的公共品匮乏,而在不多的公共品里面绝大部分又是由农民自己集资实现,这对于收入水平本就不高的农民无疑是个重担。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国家的政策,加大投入,丰富农村的公共品服务。包括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医疗体系的建立,教育体系的完善,农村文化生活的丰富等等。***率先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道路建设,电力供应设施建设和网络设施建设等;民间资本和外资随后进入,投资建设更加丰富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城市工商业资本,外资和农村自有资本联合建设其他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卫生医疗体系的建立,教育体系的完善,农村文化生活的丰富等等。
5. ***,城市工商业资本,外资和农村自有资本联合建设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培训农业技术工人,实施特殊的人才政策。 包括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实现城乡人才互动等等。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必须培养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流动机制,引导城乡人才向农村流动,实现城乡互动。目前,农村人才大量流向城市,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的环境和公共品服务缺乏。改善农村环境、丰富农村公共品服务,可以吸引城市人才往农村流动,而城市人才流向农村又会进一步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公共品服务。为此,***,城市工商业资本,外资和农村自有资本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一起建设乡村农业技术教育学校,部分建设资金可以通过国际组织获得资助。
6. 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国家财政资金进入新农村需要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体系负责这些资金的管理,现有的农业发展银行已经基本上成为了商业性银行,所以需要建立另外的政策性银行来完成这样的任务。政策性的新农村建设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一起为新农村建设融资。还要借鉴国外的乡村银行经验,建立以股份制产权结构为主的乡村银行体系,大型农场或农庄为主要股东,资本来源是它们携带来的工商业资本和部分富有农民的资金。发展情况较好的大型大型农场或农庄还可以上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挥合作金融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支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体系中,还需要建立农业保险系统,为农业项目的投资者控制经营风险提供保障。还要建立一个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资金为支撑,外资和证券市场资金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投融资体系。
7. 引导乡镇企业资本进入新农村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目前处于彷徨中,许多乡镇企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但不知道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投资,因为工商业产业领域的投资项目对于乡镇企业家来说比较生疏,风险较大。引导他们投资于农业项目对于他们来说是熟悉的领域,只要政策合适,乡镇企业投资于农业是会十分积极的,这又提供了一部分资本的来源。
8.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农业的时候必须始终贯彻“人和自然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观点。因此,要把农业生产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使经济发展的同时,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延长新农村农业生产的产业链。***用现代农业技术做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纵向一体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新农村农产品生产的附加值,而且还增加了农业工人的就业机会,甚至出现城市人口来到新农村农场或农庄工作的局面,从而缩小城乡差别,减小城市就业压力。。
9. 建立新型农业合作组织。
农业税收取消以后,***对农村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被会削弱,不能留下农村组织上的真空地带,另外,产业资本进入农村后,农民自己的一些利益只能靠成立自己的合作组织得以保障。因此,要建立新型的农业合作组织。新型的农村合作组织可以促进联合生产,同时也是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10.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建立在大规模生产基础上的新农村生产组织要求将农民相对集中地在一起居住,这就给建设新农村社区提供了条件。农村的发展不止是经济的发展,而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强文化建设。这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关系的要求。目前,我国农村的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由此滋生出*** 等许多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内容,引导农民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使农村建设发展有个良好的环境。农村文化基础建设还可以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效益,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譬如,中国传统的农业节是非常丰富的,是可以发崛的***。农场或农庄可以利用这些农业节开展文化活动,如元宵节的闹元宵活动,中秋节的打糍耙,春天的赏挑花和播种节等等都是旅游业的好题材,城市人口会在这些时候倾城出动,带着全家老下去乡下农场或农庄渡***,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另外的收入来源。新农村农场或农庄同时也是山川秀美,风景迷人的渡***村,是城市人渡周末和节***日好去处。
急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论文,
2008年中国新农村建设进程调查报告
2008年2月11——18日,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赴江西东北部东乡、余江、余干3个县、5个乡镇、52个村庄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农民个人、家庭、自然村、村委会、乡镇。既含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往往是临近城镇的村庄),也包括非试点村庄。全面调查(对村领导进行系统访谈,并对每家每户进行上户全面调查)的村庄有招贤沅何村、河山村、桂家山村。其他村庄为部分抽查或个案抽查。调研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与组织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另外,还通过对农民工的随机访谈调查了湖南、湖北、广西、四川、安徽等省区的新农村建设情况。
报告认为,新农村建设不应是一般意义的农村建设,而是要根本改变传统的城乡分离、工农分离、城市单向抽取农村***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重新定位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农村全面告别土地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足经济,走上城镇化、市场化、科技化、生态化、产业化、新工业化的现代化轨道,使土地农业文明转型为市场工业文明与市场生态文明。21世纪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的农村建设根本不同之处,应在于制度创新、观念变迁与文明转型。
成绩:环境普遍得到改善
电话普及率在95%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路、电、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村乡之间一般都连通了水泥公路,但村与村之间很多地方尚没有连通水泥公路。农村个人交通工具主要为自行车与摩托车,其中摩托车越来越普及。乡县之间全部有公交系统,但乡与乡之间尚无公交系统直接相连。电话普及率在95%以上。靠近城镇的农村有的也连通了宽带网络。
宗教组织发展迅速 制度与组织建设方面,村民自治基本实现;宗教组织发展迅速,特别是***教组织,信教群众一般约占当地人口的3%——9%之间,不同村庄比例差异较大,有些家庭是全部信教。据调查,招贤沅何村人口数约为320人,信***教者约为28人,有1个教堂。河山村委会约2600人,信***教者约为120人,有3个教堂。
打工收入一般占农民家庭收入的80%以上 经济建设方面,农村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有改善,农村能源利用由木材、草、糠逐渐为电与燃气取代。农民全年总支出一般在万元以上,多则达30000——4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一般在2000—4000元之间,多则有达8000元以上,少的也有在1000元以下,甚至500元以下。农业人口中农民工比例高,农民外出打工比例一般占当地总人口的40%以上,占青壮年劳动力的70%以上,务农农民在农闲时一般也在当地打工,打工收入一般占农民家庭收入的80%以上,纯粹靠务农收入的家庭已不多见。据调查,招贤沅何村外出打工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81%,桂家山村为23%,河山村为50%多。往往离城镇越远,打工人口比例越高。打工的主要城市为上海、广东深圳、东莞、广州、福建厦门、泉州、浙江温州、宁波、义乌等地。打工的主要行业集中在建筑装潢、家电、纺织服装、酒店餐饮等。打工者月工资一般在1000——1500元左右。也有600——800元之间者,甚至500元以下者。也有农民在沿海城市自主创业,有的办公司,有的从事各种零售、家具制造、发艺与餐饮服务。自主创业者的收入一般年人均在2万元以上。
大部分村庄的参合率在95%以上 社会建设方面,住房条件大有改善,80%以上的农民住上了钢筋水泥砖头房,住房面积达到当地一般标准。普遍参与合作医疗,大部分村庄的参合率在95%以上。低保制度基本建立,原五保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农村老龄化尚不严重,一般以子女养老为主。据调查,河山村委会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当地人口比例)约为8%,河山村为8.4%,桂家山村约为15%,招贤沅何村约为12.5%。***对耕地实行补贴,每亩平均100元左右。
义务教育完成达标率一般在80%以上 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民工普遍受到发达地区思想文化风气的影响,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有更乐观的预期。义务教育完成达标率一般在80%以上,有许多村庄达到100%,也有少数贫困村庄达标率极低,甚至只有10%左右。
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生态建设方面,农村环境普遍得到改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人均耕地面积在0.8——2亩之间不等。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数量日益增多,也由于沿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就业工资较高,去沿海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也居高不下,致使农村***环境压力不断减轻,环境逐渐好转。
问题:存在“***”工程
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个村庄显得杂乱无序,严重影响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欠美观。原因在于:一方面,农民往往根据合作化以前的土地产权建房,另一方面,土地批租时缺乏规划。清洁饮水严重缺乏,基本没有自来水,有自来水的地方自来水也没有经过科学净化,直接饮用的井水没有经过技术检测鉴定合格。水泥公路与公交系统尚未完善,有的地方公路损坏极其严重,一方面在于缺乏日常维护与管理,另一方面直接与公路质量相关。有线电视还没有普及,宽带网络极其有限。除家庭电视与体力劳动外,文化*** 健身设施欠缺。消防设施、太阳能利用、沼气利用等方面尚需加强。这次暴雪冻雨暴露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主要是新电线干大量折断,这一方面固然与本次恶劣天气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对其质量是个严峻考验,暴露了其明显的质量不良。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中,一定要注意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坚决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而不能再制造“***”工程。
城乡联动缺乏体制的系统建构 制度与组织建设方面,除劳动力单向输出外,城乡联动缺乏体制的系统建构。各类社会经济组织不发达,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名存实亡。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经济建设方面,土地利用方式单一,一般以种植某种粮食作物为主,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乡镇民营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有限,缺乏规模经营。青壮劳动力基本上外出打工,打工收入占全部家庭收入来源70——100%。
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欠缺 社会建设方面,除合作医疗、低保外,其他社会保障体制欠缺,如养老,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等。一胎***生育达标率低,普遍生育在两胎以上。直接原因在于:养老保障主要依靠儿女,尤其是儿子。维持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儿女打工。由于收入有限、观念限制与劳动力转移,家庭农业主要劳动力来源也主要靠儿女,而不是依靠雇佣。维持家族地位与势力也主要靠儿女数量多。由于法治不完善,保障家庭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靠儿女。还有养儿防老、多子多富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由于城市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健全,许多城市的社会保障不是直接与户口挂钩,而是与就业单位挂钩,因此,一些已转移出农村的农业人口由于在城市找不到合适就业,生活极其困难,期待恢复农业户口,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现象。
文化*** 单调贫乏 文化教育与道德建设方面,除看电视、打*** 、打***外,文化*** 单调贫乏。家庭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一般为初中,女性则为小学。义务教育流失率高,达标率低。原因在于: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依靠打工,许多初中未毕业的农村学生纷纷外出沿海打工。以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新农民培育缺乏,大部分外出农民工未经过专门培训,留在农村的农民更缺乏社会教育。消防意识淡漠,乱搭电线与违规使用电器与燃气现象比较严重,火灾隐患多。
生态农村与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废物与污物处理欠缺,厕所建设不合理,没有良好的排污系统。生态农业、生态农村与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生态经济不发达。
思路:新农村建设的六大误区
有人把新农村建设归结为“一看路,二看住,三看环境,四看树”,新农村建设是否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新农村建设与以前一再反复倡导的乡村建设、农村建设究竟有什么不同?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般
意义的农村建设,而是要根本改变传统的城乡分离、工农分离、城市单向抽取农村***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重新定位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农村全面告别土地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足经济,走上城镇化、市场化、科技化、生态化、产业化、新工业化的现代化轨道,使土地农业文明转型为市场工业文明与市场生态文明。21世纪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的农村建设根本不同之处,应在于制度创新、观念变迁与文明转型。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重复以前一再倡导的乡村建设而已。
从这一思路看,新农村建设必须澄清以下六大误区。
新农村建设固然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但它并不等于基础设施建设 清洁用水、沼气、电力、燃气、通讯、网络、消防设施、住房、道路、桥梁、水利、农业机械、文化*** 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完成这些工作,只是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端,而不是意味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功告成。
新农村建设固然离不开国际开发机构、***、企业部门的援助与救济,但它并不等于外来的援助与救济 农村资金与技术薄弱,外来的援助与救济是十分必要的,但它仅仅只能发挥协助功能,并不能完全替代农村自身持续的成长活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然只能是农村与农民本身。
新农村建设固然需要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新农村建设并不等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医疗、教育、养老、抚恤、转移就业等,都应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之内,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农村建设中的风险因素就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但社会保障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安全网,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基础与保证。
新农村建设固然要提高农村大多数地区与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但它并不是以平均主义的方法去进行建设 中国农村区域的地方***特点不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不能以同等的投资、技术、方法去进行建设,而应该在原有发展水平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与风情,建设富有地区特色的新农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就单个村庄而言,新农村建设也不是平均分配集体财富,而是按照集体与家庭(或个人)的双层经营模式,根据要素与效益进行分配,不能完全取消集体这一层次的分配收益,要留够集体自主发展的空间。
新农村建设不是农村与城市分别建设 不是要农村独立自主地发展,使农村永远成为农村,而是要农村更加紧密地与城镇结合互动,进一步融入城镇化的轨道,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
新农村建设不应该进一步污染和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而主要是保护、修复和改良农村生态环境 大规模地耗用土地***、林木***、水***,不断污染空气、河流、土壤,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向。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点应该是构建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经济(生态农业)、旅游经济(观光农业)、服务经济。
对策:向着社会和谐化方向迈进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在以下六个方面需要切实加强:
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使城乡基础设施差异不断缩小,使农村也能够较快地赶上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服务化、城镇化、生态化、社会化的潮流。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清洁饮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消防设施、太阳能利用、沼气利用、水泥公路与公交系统、文化*** 健康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步伐。
通过制度建构使农村向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和谐化、生态优良化、文化多彩化的方向迈进 制度与组织建设方面,要通过制度建构使农村向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和谐化、生态优良化、文化多彩化的方向迈进。着力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农村管理规范化制度、城乡市场一体化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生态安全监督与风险评估制度,农村环境责任制度与保洁制度,文化教育技术创新制度,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必须在农村构建包含资本市场、信息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人力市场在内的完善的市场制度。稳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民渐进地市民化的制度安排。健全农民自组织化的制度,维护农民组织的合法权益。改良并发展以合作投资、合作管理、合作承担风险、合作收益为基础的农村各项合作制度。有序建设城乡一体、互助、联动的城乡和谐融合制度。健全有关法律与管理制度,切实转换***管理职能,建设以引导和服务农民为职责,而不是以创业赢利为目标的新型乡***。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技术创新 经济建设方面,要使农业向着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公司化、多样化、科技化、生态化、绿色化、服务化、自主合作化的方向迈进。大力发展节水节能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技术创新。
要使农村社会向着安全保障化、社会和谐化、全面小康化的方向迈进 社会建设方面,要使农村社会向着安全保障化、社会和谐化、全面小康化的方向迈进。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推进老龄、孤儿、贫困与意外方面的保障制度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对农民工要普遍推行综合保险,包括劳动保险、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有条件的城市,要有序地不断地使长期在该城市服务的农民工转为城市市民。
使农村文化向着多元化、多样化、多彩化、现代化,农村道德向着规范化、合法化、合情合理化的方向迈进 文化教育与道德建设方面,要使农村文化向着多元化、多样化、多彩化、现代化,农村道德向着规范化、合法化、合情合理化的方向迈进。在文化教育建设方面,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 健康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确保义务教育的完成与达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与内容的社会教育。在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八荣八耻观、生态文明观引领新农民培育,大力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积极推进传统道德的科学化、规范化、合法化与现代化。从观念变迁看,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自主性与自觉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面向市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新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应该成为对农民的一场思想、行为与文明的现代化启蒙运动。***及有关开发机构不仅要传授农民各种实用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及其技术,以提高农民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尤其要着力培育农民的市场与创业意识、法律与维权意识、风险与安全意识、生态与社会意识,使新农村建设普遍成为现代文明对农村的洗礼,真正使农村迸发出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
使整个农村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改良,切实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使整个农村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改良,切实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在农业生态经济方面,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科学使用农药与化肥,加强食品生产的检查与监督;在生态农村发展方面,要积极推进生态村落与绿色家园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保洁制度建设。
关于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说明报告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报告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