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题(计算机网络应用题目)

网络设计 351
今天给各位分享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题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题?

今天给各位分享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题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题?

第一 检查电脑和路由器能不能通讯 PING 192.168.1.1 如果能和路由器正常通讯 可以通过命令检查 电脑能不能通过路由器和外部的网络通讯、PING 。能和路由器通讯不能和外部网络通讯的检查设置正确的 DNS,不能和路由器通讯,检查设置和路由器的***一致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应用题

1.八进制转十进制

11111111 = 128+64+32+16+8+4+2+1

很有规律,很好记。

2.书上写着呢

3.C类子网掩码255.255.255.0

4.除掉广播其他的254个可分配给主机使用,192.160.1.1 -- 192.160.1.254

5.5个部门,5 在2~2与2~3之间,所以最后一段IP要分出3位来

6.除掉广播和全0

7.星形很OK,交换机放中间,每个部门一个交换机接在中心交换机上。

8.XX

计算机网络基础问题,高分求解

简单

1,A

2,A

3,A

4,D (240-255)

5,主机A首先会发送一个ARP的广播请求包,询问谁是主机B,因为这个主机A知道主机B的IP地址,当主机B收到这个广播报文之后,检查A请求的是自己,于是把自己的MAC地址回应A,这样就完成了ARP请求。

6,ARP

7,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1

128.96.39.151

8,Tracert(跟踪路由)是路由跟踪实用程序,用于确定 IP 数据报访问目标所***取的路径。Tracert 命令用 IP 生存时间 (TTL) 字段和 ICMP 错误消息来确定从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路由。

Tracert 工作原理

通过向目标发送不同 IP 生存时间 (TTL) 值的“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 (ICMP)”回应数据包,Tracert 诊断程序确定到目标所***取的路由。要求路径上的每个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之前至少将数据包上的 TTL 递减 1。数据包上的 TTL 减为 0 时,路由器应该将“ICMP 已超时”的消息发回源系统。

Tracert 先发送 TTL 为 1 的回应数据包,并在随后的每次发送过程将 TTL 递增 1,直到目标响应或 TTL 达到最大值,从而确定路由。通过检查中间路由器发回的“ICMP 已超时”的消息确定路由。某些路由器不经询问直接丢弃 TTL 过期的数据包,这在 Tracert 实用程序中看不到。

Tracert 命令按顺序打印出返回“ICMP 已超时”消息的路径中的近端路由器接口列表。如果使用 -d 选项,则 Tracert 实用程序不在每个 IP 地址上查询 DNS。

计算机网络应用题

1、根据香农公式C=Wlog2(1+s/n)代入数据得c=200log2 32=1000=1kbps 注意这里为便于计算将30约等于31.若等于20同上

2、五个点任何两个都要有连线,总共是十条所以T=100ms*10=1S

3

4、1.544=50(1+S/N)s/n=29.88约等于30

有事,没法再做了,给你一些参考资料吧!

6、9参考如下:

参考:

CRC校验 1、循环校验码(CRC码):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差错校验码,其特征是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 2、生成CRC码的基本原理:任意一个由二进制位串组成的代码都可以和一个系数仅为‘0’和‘1’取值的多项式一一对应。例如:代码1010111对应的多项式为x6+x4+x2+x+1,而多项式为x5+x3+x2+x+1对应的代码101111。 3、CRC码集选择的原则:若设码字长度为N,信息字段为K位,校验字段为R位(N=K+R),则对于CRC码集中的任***字,存在且仅存在一个R次多项式g(x),使得 V(x)=A(x)g(x)=xRm(x)+r(x); 其中: m(x)为K次信息多项式, r(x)为R-1次校验多项式, g(x)称为生成多项式: g(x)=g0+g1x+ g2x2+...+g(R-1)x(R-1)+gRxR 发送方通过指定的g(x)产生CRC码字,接收方则通过该g(x)来验证收到的CRC码字。 4、CRC校验码软件生成方法: 借助于多项式除法,其余数为校验字段。 例如:信息字段代码为: 1011001;对应m(x)=x6+x4+x3+1 ***设生成多项式为:g(x)=x4+x3+1;则对应g(x)的代码为: 11001 x4m(x)=x10+x8+x7+x4 对应的代码记为:10110010000; ***用多项式除法: 得余数为: 1111 (即校验字段为:1111) 发送方:发出的传输字段为: 1 0 1 1 0 0 1 1111 信息字段 校验字段 接收方:使用相同的生成码进行校验:接收到的字段/生成码(二进制除法) 如果能够除尽,则正确, 给出余数(1111)的计算步骤: 除法没有数学上的含义,而是***用计算机的模二除法,即,除数和被除数做异或运算 1011001 1100100 =111101 111101 110010 = 1111

7参考香农公式C=Wlog2(1+s/n)

没答完不好意思!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题

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用来判断任意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这时只有在同一子网的计算机才能"直接"互通。

IP地址是以网络号和主机号来标示网络上的主机的,只有在一个网络号下的计算机之间才能"直接"互通,不同网络号的计算机要通过***(Gateway)才能互通。但这样的划分在某些情况下显得并十分不灵活。为此IP网络还允许划分成更小的网络,称为子网(Subnet),这样就产生了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用来判断任意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这时只有在同一子网的计算机才能"直接"互通。那么怎样确定子网掩码呢?

前面讲到IP地址分网络号和主机号,要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因此网络号将要占用原来的主机位,如对于一个C类地址,它用21位来标识网络号,要将其划分为2个子网则需要占用1位原来的主机标识位。此时网络号位变为22位为主机标示变为7位。同理借用2个主机位则可以将一个C类网络划分为4个子网……那计算机是怎样才知道这一网络是否划分了子网呢?这就可以从子网掩码中看出。子网掩码和IP地址一样有32bit,确定子网掩码的方法是其与IP地址中标识网络号的所有对应位都用"1",而与主机号对应的位都是"0"。如分为2个子网的C类IP地址用22位来标识网络号,则其子网掩码为: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0000000即255.255.255.128。于是我们可以知道,A类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为255.0.0.0,B类为255.255.0.0,C类为255.255.255.0。下表是C类地址子网划分及相关子网掩码:

子网位数 子网掩码 主机数 可用主机数

1 255.255.255.128 128 126

2 255.255.255.192 64 62

3 255.255.255.224 32 30

4 255.255.255.240 16 14

5 255.255.255.248 8 6

6 255.255.255.252 4 2

你可能注意到上表分了主机数和可用主机数两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但当地址的所有主机位都为"0"时,这一地址为线路(或子网)地址,而当所有主机位都为"1"时为广播地址。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可变长掩码(VLSM)就是指一个网络可以用不同的掩码进行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把一个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更加方便。在没有VLSM的情况下,一个网络只能使用一***网掩码,这就限制了在给定的子网数目条件下主机的数目。例如你被分配了一个C类地址,网络号为192.168.10.0,而你现在需要将其划分为三个子网,其中一个子网有100台主机,其余的两个子网有50台主机。我们知道一个C类地址有254个可用地址,那么你如何选择子网掩码呢?从上表中我们发现,当我们在所有子网中都使用一个子网掩码时这一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此时VLSM就派上了用场,我们可以在100个主机的子网使用255.255.255.128这一掩码,它可以使用192.168.10.0到192.168.10.127这128个IP地址,其中可用主机号为126个。我们再把剩下的192.168.10.128到192.168.10.255这128个IP地址分成两个子网,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其中一个子网的地址从192.168.10.128到192.168.10.191,另一子网的地址从192.168.10.192到192.168.10.255。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每个子网的可用主机地址都为62个,这样就达到了要求。可以看出合理使用子网掩码,可以使IP地址更加便于管理和控制。

主要是用于划分子网的。因为子网掩码的不同,可区分不同网段的不同主机数。

比如: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那么: 主机数就是255个;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那么: 主机数就是128个;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那么: 主机数就是64;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2,那么: 主机数就是4个.

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题

(1)第一个分组:源站和第二个结点总的发送时延=2000/(2*10^6)*2=2 ms

第一个结点发送时延=2000/10^6=2 ms

传播时延=600000/(2*10^8)=3 ms

端到端时延=2+2+3=7ms

第二个分组:

源站和第二个结点总的发送时延=4000/(2*10^6)*2=4 ms

第一个结点发送时延=4000/10^6=4 ms

传播时延=600000/(2*10^8)=3 ms

端到端时延=4+4+3=11ms

第三个分组和第一个分组一样,端到端时延=2+2+3=7ms

(2)7+11+7=25ms

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计算机网络应用题目、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