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机房网络架构(企业机房网络架构)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数据机房网络架构,以及企业机房网络架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数据中心为什么需要大二层网络
数据中心为什么需要大二层网络?
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一点,大二层网络基本上都是针对数据中心场景的,因为它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虚拟化之后的虚拟机动态迁移这一特定需求而出现的。对于普通的园区网之类网络而言,大二层网络并没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除了某些特殊场景,例如WIFI漫游等等)。
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大二层网络,一般都是指数据中心的大二层网络。
1 传统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我们看到,这种网络架构其实和园区网等网络的架构是一样的,这种架构相当于零售行业的“加盟店”形式,而与之相对应的“三层到边缘”架构,以及我们下面要谈到的“大二层”架构,就相当于“直营店”了。
之所以***用这种网络架构,是因为这种架构非常成熟,相关的二三层网络技术(二层VLAN+xSTP、三层路由)都是成熟的技术,可以很容易的进行部署,也符合数据中心分区分模块的业务特点。
但是这种网络架构对于数据中心来说,其实是隐藏着一个弱点的,是什么呢?
2 服务器虚拟化趋势
由于传统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利用率太低,平均只有10% 15%,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能源和机房***。所以出现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把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成多台逻辑服务器,这种逻辑服务器被称为虚拟机(VM),每个VM都可以独立运行,有自己的OS、APP,当前也有自己独立的MAC地址和IP地址,它们通过服务器内部的虚拟交换机(vSwitch)与外部实体网络连接。
通过服务器虚拟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客户的运维成本,所以虚拟化技术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于为啥有这些好处,我就懒得去说了,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问一下度娘,总之服务器虚拟化就是个好东东啦)
PS:VMware是服务器虚拟化领域的市场领先产品和创新品牌,提供一整套VM解决方案的软件。除了VMware之外,业界还有微软Hyper-V和Xen等服务器虚拟化软件。
3 虚拟机动态迁移
我们继续回到数据中心网络上来。
本来,服务器虚拟化对于数据中心网络来说,也没啥特别大的影响,无非就是接入的主机规模变大一些而已(原来一台物理服务器算一个主机,现在每个VM算一个主机),还是可以用二三层网络架构来连接的,规模变大了,多划分一些二层域就行。
但是服务器虚拟化之后,带来了一项伴生的技术,那就是虚拟机动态迁移,这就给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当然在讲麻烦之前,我们先得搞清楚虚拟机动态迁移是怎么回事。
所谓虚拟机动态迁移,就是在保证虚拟机上服务正常运行的同时,将一个虚拟机系统从一个物理服务器移动到另一个物理服务器的过程。该过程对于最终用户来说是无感知的,从而使得管理员能够在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灵活调配服务器***,或者对物理服务器进行维修和升级。
说白了,动态迁移就是让虚拟机搬家,但是要求搬家的时候,虚拟机上运行的业务还不会中断,外面的用户察觉不到。
搞清楚虚拟机动态迁移是怎么回事之后,我们来看到底这个技术给网络带来了什么麻烦。
4 虚拟机动态迁移对网络的影响
对于数据中心来说,二三层网络架构是有一个弱点的,那是什么弱点呢?这个弱点就是服务器的位置不能随便在不同二层域之间移动。
因为一旦服务器迁移到其他二层域,就需要变更IP地址,TCP连接等运行状态也会中断,那么原来这台服务器所承载的业务就会中断,而且牵一发动全身,其他相关的服务器(比如WEB-APP-DB服务器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也要变更相应的配置,影响巨大。
(这和园区网不一样,园区网里面接入的办公PC等,换一个办公区,换一个二层域,重新获取一下IP地址,对于业务来说,几乎没什么影响)。
幸好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中,物理服务器位置的跨二层域迁移的场景是非常少见的,而且即使发生迁移,也都是物理层面的,业务肯定都已经中断了,更换IP地址所以这个隐患并不明显。
但是在服务器虚拟化之后,虚拟机的动态迁移会成为一种经常出现的场景。为了保证迁移时业务不中断,就要求在迁移时,不仅虚拟机的IP地址不变,而且虚拟机的运行状态也必须保持原状(例如TCP会话状态),所以虚拟机的动态迁移只能在同一个二层域中进行,而不能跨二层域迁移。
而传统的二三层网络架构限制了虚拟机的动态迁移只能在一个较小的局部范围内进行,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所以,为了打破这种限制,实现虚拟机的大范围甚至跨地域的动态迁移,就要求把VM迁移可能涉及的所有服务器都纳入同一个二层网络域,这样才能实现VM的大范围无障碍迁移。
就好比你原来住在南京,现在迁移到苏州了,原来各城市的社保系统是独立的(小二层网络),所以你要办理社保关系迁移(IP地址变更),办过的人都知道这有多痛苦。
而据说从2015年开始整个江苏省的社保系统现在纳入统一管理了(大二层网络),那么从南京迁移到苏州,人过去就行了,社保关系不需要任何变更(IP地址不变,业务不中断)。
这就是大二层网络!一个真正意义的大二层网络至少要能容纳1万以上的主机,才能叫做大二层网络。
数据中心具体组网结构
具体组网结构如下:
无线DDN系统分为监测点和数据中心两部分,监测点***用GPRS DTU,可提供RS-232、RS485、以及以太网接口,数据中***用宽带ADSL或专线方式接入Internet,具体接入方式如下:
a) 监测点接入方式: 监测点通过RS-232、RS485或以太网接口与GPRS DTU传输模块连接,然后设置DTU相关参数,每一个GPRS DTU传输模块装入一个中国移动的数据SIM卡即可。 b) 数据中心接入方式:数据中心接入主要分两大类:
1) ***用Internet接入 数据中心***用宽带ADSL接入方式,此种方式优点是带宽大、费用经济。缺点是安全性较差、延时比专线接入稍大。 ***用局域网共享上网方式,此种方式基本同ADSL接入类似,但注意接入时需做端口映射。***用电话线拨号上网方式。此种方式接入带宽较窄。所以只适合于点数较少,且数据量小的组网方式。
2) 移动公司接入 数据中心***用无线网络运营商(指中国移动)提供信道接入,此种方式实际中有以下几种连接方 式:***用移动公司机房专线接入方式,此种方式带宽大(一般为2M),对延时、安全性都非常好,但租用此专线价格较贵。特别适合银行、POS机组网等需安全系数较高的用户,对子站非常多的情况下也推荐***用此种方式。***用GPRS无线接入方式,此种方式在数据中心接一台GPRS MODEM,通过数据中心的PC机拨号上网。优点是组网讯速,费用经济。缺点是带宽窄(GPRS上行10Kbps,下行40Kbps),延时大。这种方式在测试时用的比较多。如果准备在实际工程中使用需注意SIM卡需申请APN。
我是从IT号外知道的。
云计算数据中心光互连网络架构
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核心支持平台,云计算的发展对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电互连网络架构难以在带宽、设备开销、能耗、管理复杂度等方面同时满足云应用的要求,因此以低能耗、低开销、高带宽为特点的光互连网络架构出现并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通过广泛的接入模式、共享的***架构、按需的服务部署及灵活的容量扩展,云计算在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部署和应用。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核心支撑平台,随着云应用的广泛部署,数据中心的通信模式和业务需求出现了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具体包括:
(1)数据中心的网络规模和负载出现了指数级增长;
(2)主要的流量模式由传统“南北向流量”转变为“东西向 流 量”;
(3)更 多 时 延 敏 感 和 数 据 密集型业务在数据中心内运行;
(4)一些虚拟化技术,如虚拟机实时迁移,需要网络提供更好的支持,这些变化对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数据中心网络在对分带宽、传输时延、网络可扩展性、容错性、***利用率等方面均无法满足云业务的需求。对此,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电互连网络架构, 如Fat Tree、VL2、DCell、BCube、CamCube和Snowflake等。尽管上述架构能够有效满足新的云业务要求并改善数据中心的网络性能,但这些网络架构同时也带来了拓扑结构复杂、线缆开销过大、设备数量过多、网络能耗难以优化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网络容量的指数级增长,基于COME的电子元件几乎达到了其带宽的上限,因此,光互连技术得到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与电互连技术相比,光互连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云计算数据中心对能耗和带宽的需求,尤其随着绿色计算、GreenCloud等概念的提出,数据中心光互连技术成为网络节能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结合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流量模式和新型光交换器件,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新的光互连网络架构,实验和仿真表明,这些架构在吞吐、时延、灵活性、能耗等方面优于传统的电互连网络架构,但相对于电互连网络,工业
界和学术领域对于数据中心光互连网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很多技术挑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服务、计算、存储、网络将进一步融合为一个整体方案,相对于发展迅速的计算技术和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的革新相对缓慢。因此,深入研究数据中心网络,尤其是具有革新性的光互连网络,对于未来网络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扁平化到两层的方式有何弊端?
个人觉得从传统的三层到二层,其实不能说有什么弊端,只是说是还是有其缺点所在。
认真来说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从传统的三层架构到二层扁平化架构演进,技术路径是正确的,在二层架构上带来了大量的性能和管理上的好处,这些内容估计您已经听够了。
然而,在面对数据中心访问层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相同的VLAN虚函数在网络部署的要求,网络供应商经常会将架构推向极端,例如,思科的DFA技术。他们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把我的网络作为一个大的开关,然后你拿起这个端口,随机的Vlan,虚拟机被任意地部署,而第二层是任意扩展的。
但是制造商错估了需求,市场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客户现在还不买账,你可以看看现在有多少客户在使用它。
至于缺点,技术不成熟是一方面,我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客户的商业模式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原来是划分业务区的,现在部署在了Juniper的VC上也好,Cisco的7-5-2上也好,业务还是划分区域的,只是改变了服务器***的位置,仅此而已。因此,变革的本质是商业模式的转变。好的技术没有相应的商业模式支持也是一堆废铁…
当然,变更成本太高,也应该是它的一个弊端了。
最后说一下,现在的每一种架构,理论上来讲都是有前一种架构升级而来的,所以对方之前的都应该会是更有优势的,但在流行性方面还需要人们花时间去改变。
关于数据机房网络架构和企业机房网络架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