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田果电子书(网络基础田果PDF)

网络设计 956
今天给各位分享网络基础田果电子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网络基础田果PDF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的人民邮电出版社教材

今天给各位分享网络基础田果电子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网络基础田果PDF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的人民邮电出版社教材

书 名 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

丛 书 名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

标准书号 ISBN ***8-7-115-24673-8

编目分类 TP393.092

作 者 杨帆 严耀伟 王方 编著

责任编辑 邹文波

开 本 16 开

印 张 16.5

字 数 432 千字

页 数 256 页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 2011年2月

本 印 次 2011年2月

首 印 数 -- 册

定 价 29.60 元 本书是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有关“网页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及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独立院校学生特点组织编写的。全书共分8章,书中系统地介绍网页的构思、规划、制作和网站建设的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网页设计基础知识、Dreamwe***er基础、网页色彩和布局的控制、制作Web动画——Flash、网页常见应用功能设计、网站发布与维护基础知识、网站设计案例和动态网页设计介绍。

本书内容全面,构思清晰,结构合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各章附有适量的习题,引导读者学习和掌握各章节的知识,便于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网页设计爱好者学习参考。 第1章 网页设计基础知识 1

1.1 网络基础知识 1

1.1.1 网络知识简介 1

1.1.2 Internet 3

1.1.3 TCP/TP 5

1.1.4 IP地址 5

1.1.5 浏览器基本操作 7

1.2 网页网站基础知识 9

1.2.1 网页 9

1.2.2 网页中的常见元素 11

1.2.3 网站 12

1.2.4 HTML 12

1.2.5 网站服务器工作的基本原理 13

1.2.6 网页设计制作常用的工具软件 15

1.2.7 网页设计制作流程 16

习题 19

第2章 Dreamwe***er基础 20

2.1 Dreamwe***er基本操作 20

2.1.1 Dreamwe***er的工作环境 20

2.1.2 Dreamwe***er的简单操作 30

2.1.3 Dreamwe***er的视图模式 36

2.1.4 在网页中添加内容与超级链接 37

2.1.5 网页设计结果测试 41

2.2 添加文本 43

2.2.1 在Dreamwe***er中添加文本 43

2.2.2 文本格式设置 44

2.2.3 文本相关常用html标记 44

2.3 添加图像 46

2.3.1 在网页中添加各种图像 46

2.3.2 图像格式设置 48

2.3.3 图像标记及其属性 49

2.3.4 使用Dreamwe***er制作网络相册 52

2.4 添加多媒体 53

2.4.1 在网页中添加***媒体 54

2.4.2 在网页中添加音频媒体 55

2.4.3 在网页中添加动画 58

2.4.4 媒体播放控制 59

2.4.5 多媒体标记介绍 60

2.5 超级链接应用 61

2.5.1 链接到各种对象 67

2.5.2 图像热区设置 78

2.5.3 链接的创建与管理 81

2.5.4 跳转菜单 81

2.5.5 导航条 82

2.5.6 查找断开的、外部的和孤立的链接 84

2.5.7 修复断开的链接 85

2.5.8 将J***aScript脚本附加到链接上 86

2.6 表单应用基础 86

2.6.1 创建表单对象 86

2.6.2 创建文本域 87

2.6.3 创建复选框和单选按钮 88

2.6.4 建立列表和菜单 88

2.6.5 创建跳转菜单 89

2.6.6 创建文件域和图像域 89

2.6.7 常见表单元素使用 90

2.6.8 表单标记介绍 90

2.6.9 表单应用举例 92

习题 93

第3章 网页色彩和布局的控制 94

3.1 表格应用 94

3.1.1 表格基础 95

3.1.2 修饰网页各种元素 99

3.2 框架的规划与建立 101

3.2.1 框架与表格 101

3.2.2 规划框架 102

3.2.3 创建框架 102

3.2.4 框架的操作 104

3.2.5 Spry框架 105

3.3 层的运用 106

3.3.1 创建层 107

3.3.2 层的操作 108

3.3.3 层与表格的关系 111

3.4 CSS样式布局基础和应用 112

3.4.1 CSS样式表概述 112

3.4.2 CSS样式面板 114

3.4.3 CSS样式的创建 116

3.4.4 应用自定义的CSS样式 123

3.4.5 附加外部CSS样式表 124

3.4.6 导出外部CSS样式表 124

3.4.7 编辑CSS样式表 124

3.4.8 CSS样式的优先顺序 125

3.4.9 Spry框架中的CSS设置 126

3.5 各种样式表元素应用 130

3.5.1 文字样式 130

3.5.2 边框样式 131

3.5.3 颜色样式 132

3.6 网页色彩搭配基础知识 132

3.6.1 色彩基础知识 133

3.6.2 网页色彩搭配的原则(配色方案) 137

3.6.3 网站中的色彩应用 147

3.7 网页布局控制 153

3.7.1 常见的网页布局 153

3.7.2 网页布局补遗 156

习题 156

第4章 制作Web动画——Flash 159

4.1 Flash概述 159

4.1.1 Flash的发展 159

4.1.2 Flash的功能 160

4.1.3 Flash的发展趋势 161

4.1.4 Flash的工作界面 162

4.1.5 Flash“工具”面板 163

4.1.6 Flash常用对象面板 164

4.2 制作一个Flash 165

4.2.1 制作Flas***档 165

4.2.2 发布Flas***档 168

4.3 Flash基础 168

4.3.1 使用Flash*** 168

4.3.2 元件的创建 169

4.3.3 库面板中使用文件夹 170

4.3.4 实例的使用 170

4.3.5 Flash绘图 170

4.3.6 颜色处理 173

4.4 Flas*** 177

4.4.1 帧和关键帧 177

4.4.2 时间轴的功能 178

4.4.3 图层和文件夹 178

4.4.4 绘图纸按钮的功能 179

4.4.5 帧的操作 180

4.4.6 形状补间和动画补间 180

4.4.7 引导层的使用 181

4.4.8 遮罩层的使用 182

4.4.9 多场景动画 182

习题 183

第5章 网页常见应用功能设计 184

5.1 菜单设计 184

5.1.1 菜单设计分析 184

5.1.2 使用Dreamwe***er设计菜单 186

5.2 浮动标签设计 188

5.2.1 浮动标签应用举例 188

5.2.2 Dreamwe***er浮动标签设计 189

5.3 网站导航设计 190

5.3.1 导航案例分析 190

5.3.2 导航设计 190

5.4 网站模板设计 193

5.4.1 模板应用举例 193

5.4.2 Dreamwe***er设计模板 194

5.5 其他效果设计 196

5.5.1 弹出窗口 196

5.5.2 状态栏显示文本 1***

5.5.3 页面自动跳转 198

5.5.4 弹出提示信息 200

5.5.5 图片移动效果 201

习题 203

第6章 网站发布与维护基础知识 205

6.1 发布网站到IIS 205

6.1.1 发布网站内容 205

6.1.2 测试网站 207

6.2 站点维护基础知识 208

6.2.1 停止启动服务器 208

6.2.2 站点基本配置 208

习题 212

第7章 网站设计案例 213

7.1 网站系统设计 213

7.1.1 网站设计的基本过程 213

7.1.2 网站设计的基本原则 214

7.2 网站内容设计 215

7.2.1 网页外观设计 216

7.2.2 网站制作流程简介 219

7.3 个人网站设计实例 224

7.3.1 首页设计 224

7.3.2 其他页设计 235

7.3.3 网站整合 239

7.4 发布站点 241

7.4.1 申请空间 242

7.4.2 发布内容 242

7.5 网站的管理和维护 244

习题 244

第8章 动态网页设计介绍 245

8.1 动态网页与静态网页 245

8.2 ASP基础知识与应用 246

8.2.1 ASP介绍 246

8.2.2 ASP基础知识 247

8.2.3 设计一个简单的ASP网页 249

8.3 常见其他动态网页设计技术介绍 252

8.3.1 PHP 252

8.3.2 JSP 253

8.4 ASP.net网站设计 254

习题 256

如何掌握网络基础知识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是Cisco公司在全球范围推出的一个主要面向初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指定教材,适合准备参加CCNA认证考试的读者。另外《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也适合各类网络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由Cisco讲师编写,旨在作为参考书供读者随时随地阅读。以巩固课程内容以及充分利用时间。另外,《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还包含CCENT7CCNA考试涉及的主题。《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的编排有助于使读者将重点放在重要概念上,从而成功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在每章开始部分以问题的形式概述本章的核心概念。关键术语:在每章开始部分提供本章所引用的网络术语列表。术语表:超过250条的全新术语参考。“检查你的理解”问题和答案:用每章后的问题来进行理解力测试。附录中的答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解释。挑战的问题和实践:利用与CCNA考试中相类似的复杂问题挑战自己。附录中的答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解释。 [编辑本段]目录第1章 生活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里 1

1.1 目标 1

1.2 关键术语 1

1.3 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相互通信 2

1.3.1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

1.3.2 当今最常用的几种通信工具 3

1.3.3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学习方式 3

1.3.4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工作方式 4

1.3.5 网络支撑着我们*** 的方式 5

1.4 通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1.4.1 何为通信 6

1.4.2 通信质量 6

1.5 网络作为一个平台 6

1.5.1 通过网络通信 7

1.5.2 网络要素 7

1.5.3 融合网络 9

1.6 Internet的体系结构 10

1.6.1 网络体系结构 10

1.6.2 具备容错能力的网络体系结构 11

1.6.3 可扩展网络体系结构 13

1.6.4 提供服务质量 13

1.6.5 提供网络安全保障 15

1.7 网络趋势 16

1.7.1 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16

1.7.2 网络行业就业机会 17

1.8 总结 17

1.9 实验 18

1.10 检查你的理解 18

1.11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 20

1.12 知识拓展 20

第2章 网络通信 21

2.1 目标 21

2.2 关键术语 21

2.3 通信的平台 22

2.3.1 通信要素 22

2.3.2 传送消息 23

2.3.3 网络的组成部分 23

2.3.4 终端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24

2.3.5 中间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24

2.3.6 网络介质 25

2.4 局域网、广域网和网际网络 26

2.4.1 局域网 26

2.4.2 广域网 26

2.4.3 Internet:由多个网络组成的网络 26

2.4.4 网络表示方式 27

2.5 协议 28

2.5.1 用于规范通信的规则 28

2.5.2 网络协议 29

2.5.3 协议族和行业标准 29

2.5.4 协议的交互 29

2.5.5 技术无关协议 30

2.6 使用分层模型 30

2.6.1 使用分层模型的优点 30

2.6.2 协议和参考模型 31

2.6.3 TCP/IP模型 31

2.6.4 通信的过程 32

2.6.5 协议数据单元和封装 32

2.6.6 发送和接收过程 33

2.6.7 OSI模型 33

2.6.8 比较OSI模型与TCP/IP模型 34

2.7 网络编址 35

2.7.1 网络中的编址 35

2.7.2 数据送达终端设备 35

2.7.3 通过网际网络获得数据 35

2.7.4 数据到达正确的应用程序 36

2.8 总结 37

2.9 实验 37

2.10 检查你的理解 37

2.11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 39

2.12 知识拓展 39

第3章 应用层功能及协议 41

3.1 目标 41

3.2 关键术语 41

3.3 应用程序:网络间的接口 42

3.3.1 OSI模型及TCP/IP模型 42

3.3.2 应用层软件 44

3.3.3 用户应用程序、服务以及应用层协议 45

3.3.4 应用层协议功能 45

3.4 准备应用程序和服务 46

3.4.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46

3.4.2 服务器 46

3.4.3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47

3.4.4 点对点网络及应用程序 48

3.5 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 49

3.5.1 DNS服务及协议 50

3.5.2 WWW服务及*** 53

3.5.3 电子邮件服务及***TP/POP协议 54

3.5.4 电子邮件服务器进程——MTA及MDA 55

3.5.5 FTP 56

3.5.6 DHCP 57

3.5.7 文件共享服务及***B协议 58

3.5.8 P2P服务和Gnutella协议 59

3.5.9 Telnet服务及协议 60

3.6 总结 61

3.7 实验 61

3.8 检查你的理解 62

3.9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 63

3.10 知识拓展 64

第4章 OSI传输层 65

4.1 目标 65

4.2 关键术语 65

4.3 传输层的作用 66

4.3.1 传输层的用途 66

4.3.2 支持可靠通信 69

4.3.3 TCP和UDP 70

4.3.4 端口寻址 71

4.3.5 分段和重组:分治法 74

4.4 TCP:可靠通信 75

4.4.1 创建可靠会话 75

4.4.2 TCP服务器进程 76

4.4.3 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 76

4.4.4 三次握手 76

4.4.5 TCP会话终止 78

4.4.6 TCP窗口确认 79

4.4.7 TCP重传 80

4.4.8 TCP拥塞控制:将可能丢失的数据段降到最少 80

4.5 UDP协议:低开销通信 81

4.5.1 UDP:低开销与可靠性对比 81

4.5.2 UDP数据报重组 82

4.5.3 UDP服务器进程与请求 82

4.5.4 UDP客户端进程 82

4.6 总结 83

4.7 实验 84

4.8 检查你的理解 84

4.9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 86

4.10 知识拓展 86

第5章 OSI网络层 87

5.1 学习目标 87

5.2 关键术语 87

5.3 IPv4地址 88

5.3.1 网络层:从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88

5.3.2 IPv4:网络层协议的例子 90

5.3.3 IPv4数据包:封装传输层PDU 92

5.3.4 IPv4数据包头 92

5.4 网络:将主机分组 93

5.4.1 建立通用分组 93

5.4.2 为何将主机划分为网络? 95

5.4.3 从网络划分网络 ***

5.5 路由:数据包如何被处理 98

5.5.1 设备参数:支持网络外部通信 98

5.5.2 IP数据包:端到端传送数据 98

5.5.3 ***:网络的出口 99

5.5.4 路由:通往网络的路径 100

5.5.5 目的网络 102

5.5.6 下一跳:数据包下一步去哪 103

5.5.7 数据包转发:将数据包发往目的 103

5.6 路由过程:如何学习路由 104

5.6.1 静态路由 104

5.6.2 动态路由 104

5.6.3 路由协议 105

5.7 总结 106

5.8 试验 106

5.9 检查你的理解 107

5.10 挑战问题和实践 108

5.11 知识拓展 109

第6章 网络编址:IPv4 110

6.1 学习目标 110

6.2 关键术语 110

6.3 IPv4地址 111

6.3.1 IPv4地址剖析 111

6.3.2 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12

6.3.3 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 114

6.3.4 通信的编址类型:单播、广播,多播 118

6.4 不同用途的IPv4地址 121

6.4.1 IPv4网络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地址 121

6.4.2 子网掩码:定义地址的网络和主机部分 122

6.4.3 公用地址和私用地址 123

6.4.4 特殊的单播IPv4地址 124

6.4.5 传统IPv4编址 125

6.5 地址分配 127

6.5.1 规划网络地址 127

6.5.2 最终用户设备的静态和动态地址 128

6.5.3 选择设备地址 129

6.5.4 Internet地址分配机构(IANA) 130

6.5.5 ISP 131

6.6 计算地址 132

6.6.1 这台主机在我的网络上吗? 132

6.6.2 计算网络、主机和广播地址 133

6.6.3 基本子网 135

6.6.4 子网划分:将网络划分为适当大小 138

6.6.5 细分子网 140

6.7 测试网络层 145

6.7.1 ping127.0.0.1:测试本地协议族 146

6.7.2 ping***:测试到本地网络的连通性 146

6.7.3 ping远程主机:测试到远程网络的连通性 146

6.7.4 traceroute(tracert):测试路径 147

6.7.5 ICMPv4:支持测试和消息的协议 149

6.7.6 IPv6概述 150

6.8 总结 151

6.9 试验 151

6.10 检查你的理解 152

6.11 挑战问题和实践 153

6.12 知识拓展 153

第7章 OSI数据链路层 154

7.1 学习目标 154

7.2 关键术语 154

7.3 数据链路层:访问介质 155

7.3.1 支持和连接上层服务 155

7.3.2 控制通过本地介质的传输 156

7.3.3 创建帧 157

7.3.4 将上层服务连接到介质 158

7.3.5 标准 159

7.4 MAC技术:将数据放入介质 159

7.4.1 共享介质的MAC 159

7.4.2 无共享介质的MAC 161

7.4.3 逻辑拓扑与物理拓扑 161

7.5 MAC:编址和数据封装成帧 163

7.5.1 数据链路层协议:帧 163

7.5.2 封装成帧:帧头的作用 164

7.5.3 编址:帧的去向 164

7.5.4 封装成帧:帧尾的作用 165

7.5.5 数据链路层帧示例 165

7.6 汇总:跟踪通过Internet的数据传输 169

7.7 总结 172

7.8 试验 173

7.9 检查你的理解 173

7.10 挑战问题和实践 174

7.11 知识拓展 174

第8章 OSI物理层 176

8.1 学习目标 176

8.2 关键术语 176

8.3 物理层:通信信号 177

8.3.1 物理层的用途 177

8.3.2 物理层操作 177

8.3.3 物理层标准 178

8.3.4 物理层的基本原则 178

8.4 物理层信号和编码:表示比特 179

8.4.1 用于介质的信号比特 179

8.4.2 编码:比特分组 181

8.4.3 数据传输能力 182

8.5 物理介质:连接通信 183

8.5.1 物理介质的类型 183

8.5.2 铜介质 184

8.5.3 光纤介质 187

8.5.4 无线介质 189

8.5.5 介质连接器 190

8.6 总结 191

8.7 试验 191

8.8 检查你的理解 192

8.9 挑战问题和实践 193

8.10 知识拓展 194

第9章 以太网 195

9.1 学习目标 195

9.2 关键术语 195

9.3 以太网概述 196

9.3.1 以太网:标准和实施 196

9.3.2 以太网:第1层和第2层 196

9.3.3 逻辑链路控制:连接上层 1***

9.3.4 MAC:获取送到介质的数据 1***

9.3.5 以太网的物理层实现 198

9.4 以太网:通过LAN通信 198

9.4.1 以太网历史 199

9.4.2 传统以太网 199

9.4.3 当前的以太网 200

9.4.4 发展到1Gbit/s及以上速度 200

9.5 以太网帧 201

9.5.1 帧:封装数据包 201

9.5.2 以太网MAC地址 202

9.5.3 十六进制计数和编址 203

9.5.4 另一层的地址 205

9.5.5 以太网单播、多播和广播 205

9.6 以太网MAC 207

9.6.1 以太网中的MAC 207

9.6.2 C***A/CD:过程 207

9.6.3 以太网定时 209

9.6.4 帧间隙和回退 211

9.7 以太网物理层 212

9.7.1 10Mbit/s和100Mbit/s以太网 212

9.7.2 吉比特以太网 213

9.7.3 以太网:未来的选择 214

9.8 集线器和交换机 215

9.8.1 传统以太网:使用集线器 215

9.8.2 以太网:使用交换机 216

9.8.3 交换:选择性转发 217

9.9 地址解析协议(ARP) 219

9.9.1 将IPv4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219

9.9.2 维护映射缓存 220

9.9.3 删除地址映射 222

9.9.4 ARP广播问题 223

9.10 总结 223

9.11 试验 223

9.12 检查你的理解 224

9.13 挑战问题和实践 225

9.14 知识拓展 225

第10章 网络规划和布线 226

10.1 学习目标 226

10.2 关键术语 226

10.3 LAN:进行物理连接 227

10.3.1 选择正确的LAN设备 227

10.3.2 设备选择因素 228

10.4 设备互连 230

10.4.1 LAN和WAN:实现连接 230

10.4.2 进行LAN连接 234

10.4.3 进行WAN连接 237

10.5 制定编址方案 239

10.5.1 网络上有多少主机? 240

10.5.2 有多少网络? 240

10.5.3 设计网络地址的标准 241

10.6 计算子网 242

10.6.1 计算地址:例1 242

10.6.2 计算地址:例2 245

10.7 设备互连 246

10.7.1 设备接口 246

10.7.2 进行设备的管理连接 247

10.8 总结 248

10.9 试验 249

10.10 检查你的理解 249

10.11 挑战问题和实践 250

10.12 知识拓展 252

第11章 配置和测试网络 253

11.1 学习目标 253

11.2 关键术语 253

11.3 配置Cisco设备:IOS基础 254

11.3.1 CiscoIOS 254

11.3.2 访问方法 254

11.3.3 配置文件 256

11.3.4 介绍CiscoIOS模式 257

11.3.5 基本IOS命令结构 259

11.3.6 使用CLI帮助 260

11.3.7 IOS检查命令 264

11.3.8 IOS配置模式 266

11.4 利用CiscoIOS进行基本配置 266

11.4.1 命名设备 266

11.4.2 限制设备访问:配置口令和标语 268

11.4.3 管理配置文件 271

11.4.4 配置接口 274

11.5 校验连通性 276

11.5.1 验证协议族 276

11.5.2 测试接口 277

11.5.3 测试本地网络 280

11.5.4 测试***和远端的连通性 281

11.5.5 trace命令和解释trace命令的结果 282

11.6 监控和记录网络 286

11.6.1 网络基线 286

11.6.2 捕获和解释trace信息 287

11.6.3 了解网络上的节点 288

11.7 总结 290

11.8 试验 291

11.9 检查你的理解 292

11.10 挑战问题和实践 293

11.11 知识拓展 293

网络基础-传输层,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同轴电缆: 半双工通讯;

集线器: 类似同轴电缆, 半双工通讯;容易冲突;

网桥: 两个接口, 通过自学习记录每个接口侧的 mac 地址;从而起到隔绝冲突域的作用;

交换机: 相当于接口更多的网桥, 全双工通讯;

路由器: 可以在不同网段之间发送数据, 隔绝广播域;

IP地址的组成:

IP地址有两部分组成: 网络标识(网络ID, 网段), 主机标识( 主机ID);

如何避免浪费IP***?

信道:信息传输的通道, 一条传输介质上(比如网线), 可以有多条信道;

单工通信: 信号只能往一个方向传, 任何时候不能改变信号的方向;

半双工通信:信号可以双向传播, 但是必须交替进行, 同一时间只能往一个方向传播;

全双工通信: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播;

数据帧:数据链路层

如何确保一个数据帧的完整性:

帧的尾部有FCS标识符是根据帧首和帧尾计算得来的, 在获得一个帧数据后帧首帧尾根据计算计算如果值等于FCS则数据帧完整, 去掉帧首帧尾即可获得中间的数据buffer;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MTU)大小为不超过1500个字节,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传输层的数据段最大为不超过1460字节;(网络层的首部最小20个字节, 传输层首部最小20个字节, 因此传输层的数据段最大为1460);

ping 的几个用法:

通过tracert, pathping ip地址的方式, 可以查看途径的路由器;

TTL : Time To Live(生存时间) 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值就会减1; 为0时数据包不再传输;

端口:

UDP首部中端口是占用2个字节(因此其取值范围是0-65535);

防火墙可以可以设置开启/关闭某些端口提升安全性;

常用命令:

传输层的两个协议

TCP: 传输控制协议;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的数据格式:

TCP标志位的作用:

如果数据超时或者收到三次确认都会重新发送保证数据完整性;

主要是通过ARQ(自动重传技术-超时重发)+滑动窗口协议实现(例如一次可以接收4个数据包, 就是一个缓冲区的设置);

另外通过SACK(选择性确认)来告诉发送方哪些数据已经接收到哪些数据丢失, 这样TCP就只发送丢失的部分即可;

如果接收方的数据缓冲区已经满了, 而发送方还在不停的发数据, 则需要进行流量控制;如果不进行控制则接收方只能将大量的数据包进行丢弃, 造成的大量的网络***浪费;

什么是流量控制?

让发送方的发送速度不要太快, 让接收方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处理和接受数据;注意这个概念是指点对点之间;

原理:

通过确认报文中的窗口字段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大小不能超过接收方的窗口大小;

当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窗口为0时则不再发数据;

特殊情况:

刚开始接收方发送了0窗口报文给发送方, 然后发送方停止了发送数据;

后面接收方有空间了, 发送了非0窗口报文给发送方结果报文丢失了;

则接收方和发送方陷入循环;

解决方案: 发送方收到0窗口报文的时候停止发送数据, 同时开启一个定时器, 隔一段时间发送测试报文取询问接收方窗口的大小, 如果仍然收到0窗口报文则重新刷新启动定 时器;

链路的吞吐量在过载的时候会导致拥塞;直观的理解为, 一条路可以同时供100辆车100km/h通过, 但是当有200辆车的时候估计只能以50km/h通过, 当有300辆车时估计会堵的动不了;

拥塞控制是指避免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 避免网络中的路由器或者链路过载;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 涉及到所有的主机, 路由器; 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注意区分流量控制是点对点之间的;

几个缩写:

MSS: 每个段最大的数据部分大小, 在建立链接是确定;

swnd: 拥塞窗口;

rwnd:接收窗口;

swnd:发送窗口; swnd=min(swnd, rwnd);

拥塞控制思路:

慢开始(慢启动)-拥塞避免- 快速重传-快速恢复;

a. 慢开始 :

b. 拥塞避免 :

c. 快重传 :

d. 快恢复 :

e. 用图片表示拥塞控制

状态解读:

Closed: Client处于关闭状态;

Listen: Server处于监听状态, 等待Client链接;

SYN-RCVD: 表示Server收到SYN报文, 当收到Client的ack报文后进入ESTABLished状态;

SYN-SENT: 表示Client已经发出SYN-SENT报文, 等待Server的第二次握手;

ESTABlished: 已经建立链接;

TCP建立链接前两次握手的特点:

ACK和ack的区别:

大写的ACK(Acknowledgement)是标识位, 可以通过它标识包的性质, [ACK] or [SYC] or [FIN] .

小写的ack(Acknowledgement Number), 是确认号。 即收到seq=x 的数据包后,回复 ack=x+1 的确认。

状态解读

FIN-WAIT1: 表示向主动断开, 向对方发送了FIN报文后进入FIN-WAIT1状态;

CLOSE-WAIT: 表示等待关闭, 当对方发送FIN报文给自己,会回应一个ACK报文, 同时进入CLOSE-WAIT状态, 此状态下如果仍然有数据发送给对方则会继续发送, 如果没有数据发给对方,则发送FIN给对方;

FIN-WAIT2: 主动方收到对方的ACK报文后就会处于FIN-WAIT2状态然后等待对方的FIN报文;

LASK-ACK: 被动一方在发送FIN报文后处于LAST-ACK状态, 收到主动方的ACK报文后就进入CLOSED状态;

TIME-WAIT: 主动方收到对方的FIN报文后回复ACK报文给对方并进入TIME-WAIT状态, 等待2MSL时间后进入CLOSED状态;

如果在FIN-WAIT1状态下同时收到对方的FIN和ACK报文则直接进入TIME-WAIT状态, 无需经过FIN-WAIT2状态;

CLOSED: 关闭状态;

CLOSING: 一种比较罕见的状态, 表示发出FIN报文后没有收到对方的ACK报文反而也收到了FIN报文,即双方几乎同时发送FIN报文时就会进入CLOSING状态;表示双方都在进行关闭链接;

细节补充

为了提高重传的性能; 可靠性传输是在传输层进行控制的;

这个取决于系统的设置, 例如有些系统在重新传输5次后仍然不能成功, 就会发送reset报文( RST )断开TCP链接;

三次握手的目的: 防止服务器端一直等待, 浪费***;

如果改成两次握手会出现的情况: ***如client客户端第一次发送的请求报文段, 因为网络延迟的原因, 在释放链接后才到达服务器端, 本来这是一个应该失效的请求链接, 但是server端收到这个请求后会误认为这是client发送的新的链接请求, 于是sever端就会再次给client发送确认报文然后建立链接, 等待client发送数据过来, 这样的话, server端就会一直处于链接状态等待;

***用三次握手的方法可以防止上述情况发生:例如上述情况, client没有向server发出确认, server端收不到确认就知道client不是建立链接;

另一种解析的思路 : client和server建立链接是为了相互交换数据, 所以得确保自己和对方的数据收发功能都处于正常状态;

第一次握手: server端可以确认自己的接收功能和client端的发送功能正常;

第二次握手: client端可以确认自己的发送和接收功能都是正常, 并且server端的接收和发送功能都是正常的;

第三次握手: server端确认自己的发送功能和client的接收功能正常

第三次握手的时候server处于SYB-RCVD状态, 如果等不到client端的ACK, server端会再次发送ACK+SYN包, 如果多次发送后仍然等不到client的ACK包, 则server端发送RST包, 强制断开链接;

有必要, 而且不能省去, 原因如下: ***如Client在发送ACK报文后立即进入了断开状态, 然后因为网络状态Server端没有收到这个ACK报文则会重发FIN报文给Client, 则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如下:

a. Client端没有反应, Server重复尝试发送FIN给Client, 浪费***;

b. Client刚好有个新的应用分配了同一个端口, 新应用本是想建立链接, 结果收到FIN报文后就会进入断开链接操作;

e

计算机网络基础:TCP、UDP协议的简单介绍及区别

TCP(Tran***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属于TCP/IP协议模型中的 传输层 ,是 基于连接 的协议。

TCP协议通过序列化应答和必要时重发数据包,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可靠的传输流和虚拟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 指的是在发送数据之前,必须与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就像打电话一样,你得先拨号,然后保证线路通畅,对方接听了电话,这时才能互相通话。这个建立连接的过程被称作“三次握手”。

妹子:在吗?

(你没有回应……)

GG,你将永远失去她。

妹子:在吗?

(一个小时过去了)

你:在

这时候妹子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而你却激动地等待着她的回复。

(她什么时候才能回我啊.jpg)

当然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妹子:在吗?(第一次握手)

你:在(第二次握手)

妹子:问你一个问题(第三次握手)

这时,她确定你在,所以会准备问问题,你也确定她在,所以激动紧张的等待没有白费

接下来你们开始愉快地聊天(数据传输)

终止连接的过程称之为“四次挥手”或者“四次分手”(感觉后者不太吉利,以下就用挥手)

继续用刚才的微信发消息来举例:

你:我讲完了, 你懂了吗?(第一次挥手)

妹子:懂了,我也问完了(第二次挥手)

妹子:谢谢谢,那我下了(第三次挥手)

你:好,我也下了(第四次挥手)

如果只有一、二、三次挥手的话,结果很容易自己想到。

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和终止连接的四次挥手,都是为了保证双方应答有效,避免让某一方持续等待接受数据而造成的***浪费。在例子中体现为,开始聊天时不会咕咕咕,结束时不会突然去世。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属于TCP/IP模型中的传输层,它是一种 无连接 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 简单不可靠 信息传送服务。

注:传输可靠指的是,通过拥塞控制、流量控制、超时重发、丢弃重复数据等等可靠性检测手段,保证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

j***a网络编程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其特点和优势如何?请进行论述。

1.用J***a编写网络程序是非常简单的——至少比在现有其他编程环境下要简单得多。本书的新版本带给开发者的是J***a发展的最新特性。一旦开始使用J***a的网络API进行网络编程,我们能做到可以想像到的一切事情。 本书对开发网络程序进行了非常完整的介绍(从应用程序和***let两方面),它包括了从网络基础到远程方法调用(RMI)的所有内容。本书的章节涵盖了TCP和UDP套接字、组播、内容和协议处理器以及两个新的API:JSSE(SSL实现)和J***aMail API。扩充了I/O和多线程等基础知识。还讲述了在不直接编写网络代码时你所能够实现的内容,例如如何用URL实现自己的目标、***let的基本功能以及如何用Swing处理HTML。无论是有经验的网络程序员还是只想随意看一看的初学者,都会发现本书对于J***a的网络程序类的学习是相当完整的。本书内容涵盖了:1、J***a 2(JDK 1.2和1.3)和J***a1.1。2、许多完整的程序(可在线获取)。3、网络编程基础的所有方面。4、一些高级专题,包括RMI和组播。5、许多重要的API,有JSSE、J***aMail以及Swing中的HTML解析器。Elliotte Rusty Harold是著名的J***a网站Cafe Au Lait的作者(***://metalab.unc.edu/j***afaq),国际知名的计算机专家。他是《J***a I/O》以及其他一些J***a和XML技术图书的作者。 “直到找到这本书之后,我才开始真正理解J***a网络编程。”——Bruce Eckel,《J***a编程思想》的作者.

2.J***A的特点§ 1.2 J***a的特点

J***a是一个广泛使用的网络编程语言 ,它是一种新的计算概念。

首先 ,作为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它简单、面向对象、不依赖于机器的结构、

具有可移植性、鲁棒性、安全性、并且提供了并发的机制、具有很高的性能。其

次 ,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网络 ,J***a的小应用程序 (***let)可在网络上传输而

不受 CPU和环境的限制。另外 ,J***a还提供了丰富的类库 ,使程序设计者可以很

方便地建立自己的系统。

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讨论 J***a的特点 ,然后通过把 J***a与 C,

C++相比进一步指出它所具有的优点。

一、 J***a语言

J***a语言有下面一些特点 :简单、面向对象、分布式、解释执行、鲁棒、

安全、体系结构中立、可移植、高性能、多线程以及动态性。

:1.简单性

J***a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 ,它通过提供最基本的方法来完成指定的

任务 ,只需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就可以用它编写出适合于各种情况的应用程

序。 J***a略去了运算符重载、多重继承等模糊的概念 ,并且通过实现自动垃圾

收集大大简化了程序设计者的内存管理工作。另外 ,J***a也适合于在小型机上运

行 ,它的基本解释器及类的支持只有 40KB左右 ,加上标准类库和线程的支持也

只有 215KB左右。库和线程的支持也只有 215KB左右。

2.面向对象

J***a语言的设计集中于对象及其接口 ,它提供了简单的类机制以及动态的

接口模型。对象中封装了它的状态变量以及相应的方法 ,实现了模块化和信息

隐藏 ;而类则提供了一类对象的原型 ,并且通过继承机制 ,子类可以使用父类

所提供的方法 ,实现了代码的复用。

3.分布性

J***a是面向网络的语言。通过它提供的类库可以处理 TCP/IP协议 ,用户

可以通过 URL地址在网络上很方便地访问其它对象。

4.鲁棒性

J***a在编译和运行程序时 ,都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 ,以消除错误

的产生。它提供自动垃圾收集来进行内存管理 ,防止程序员在管理内存时容易

产生的错误。通过集成的面向对象的例外处理机制 ,在编译时,J***a提示出可能

出现但未被处理的例外 ,帮助程序员正确地进行选择以防止系统的崩溃。另外,

J***a在编译时还可捕获类型声明中的许多常见错误 ,防止动态运行时不匹配问题

的出现。

5.安全性

用于网络、分布环境下的 J***a必须要防止病毒的入侵。 J***a不支持指针,

一切对内存的访问都必须通过对象的实例变量来实现 ,这样就防止程序员使用

"特洛伊 "木马等欺骗手段访问对象的私有成员 ,同时也避免了指针操作中容易

产生的错误。

6.体系结构中立

J***a解释器生成与体系结构无关的字节码指令 ,只要安装了 J***a运行时

系统 ,J***a程序就可在任意的处理器上运行。这些字节码指令对应于 J***a虚拟

机中的表示 ,J***a解释器得到字节码后 ,对它进行转换 ,使之能够在不同的平

台运行。

7.可移植性

与平台无关的特性使 J***a程序可以方便地被移植到网络上的不同机器。

同时 ,J***a的类库中也实现了与不同平台的接口 ,使这些类库可以移植。另外,

J***a编译器是由 J***a语言实现的 ,J***a运行时系统由标准 C实现 ,这使得J***a

系统本身也具有可移植性。

8.解释执行

J***a解释器直接对 J***a字节码进行解释执行。字节码本身携带了许多

编译时信息 ,使得连接过程更加简单。

9.高性能

和其它解释执行的语言如 BASIC、 TCL不同 ,J***a字节码的设计使之能

很容易地直接转换成对应于特定CPU的机器码 ,从而得到较高的性能。

10.多线程

多线程机制使应用程序能够并行执行 ,而且同步机制保证了对共享数据

的正确操作。通过使用 多线程 ,程序设计者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线程完成特定

的行为 ,而不需要***用全局的***循环机制 ,这样就很容易地实现网络上的实

时交互行为。

11.动态性

J***a的设计使它适合于一个不断发展的环境。在类库中可以自由地加入

新的方法和实例变量而不会影响用户程序的执行。并且 J***a通过接口来支持

多重继承 ,使之比严格的类继承具有更灵活的方式和扩展性。

参考资料:

3.J***a已用动态的交互应用软件使Web栩栩如生。它使开发人员

具有‘编写一次到处运行TM”的巨大能力。而且,借助其J***aAPI

及其编程语言上的J***a虚拟机,它已产生一种分布信息的崭新模式。

这种模式叫做J***a企业计算,正在帮助各企业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取

得竞争优势。网管和控制已大大简化。软件分配基本上是免费的,

而且立即可实现。电子贸易已获得。占有成本大幅度降低。信息和

应用软件到处可存取。

J***a建立在简单的前提基础上,即所有微处理器都应讲同一种

语言——所有内部***用芯片的产品都应能一起工作,无缝而方便地

共享信息。它已经改变企业和个人同Internet大交道的方式。现在,

它正在对消费类产品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从总体上更加深刻地影

响企业计算。

借助J***a,您可自由自在地使用您已拥有的硬件和软件。这是因

为J***a是独立于平台的。它还可使您超越企业计算,使应用软件在便

携式计算机、信息亭、电视、蜂窝电话和其他大量设备上运行。

全世界的公司都已发现J***a数不胜数的用途。所有用途可从其无

可比拟的能力,即提高可靠性、安全性和简化各种不同计算产品和

环境的能力中受益非浅,而且节省的时间和费用十分可观。

J***a无处不在。它已拥有几百万个用户,其发展速度要快于在它

以前的其他任何一种计算机产品。它可位于任何地方,而且能到处运

行。J***a正在迅速被用做传播信息的事实上标准,这是因为它既可给

企业,也可给最终用户带来似乎数不清的好处。

网络基础田果电子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网络基础田果PDF、网络基础田果电子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