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网络基础实验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计算机通信网络基础实验,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有哪些
1.在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中,(通信子网)专门负责通信工作,从而实现数据处理与通信控制的分工。
2. 60年代中期,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D***ies提出了( 分组(Packer))的概念,1969年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入运行,从而使计算机网络通信方式由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发展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
3.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着手制定开放系统互联的一系列标准,旨在将(interconnection)计算机方便互联,构成网络,该委员会制定了(interconnection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缩写为ISO/OSI。
4.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MAN /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子网和(WAN / Wide Area Network)子网。
5.计算机网络按距离划分分为:(Local Area Network;L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和(Wide Area Network;WAN)。
6.计算机网络按数据交换方式划分分为:(虚线路传输分组交换)、(报文交换)、(帧中继交换)
1.计算机网络与终端分时系统都有哪些特点?
答:网络是计算机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例如微机连接成的网络。
终端是使用telnet方式登录到服务器。例如UNIX或linux上达到系统输入数据的墓地。终端的操作系统非常小,一般银行使用后种模式。
2.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特点有哪些?
答: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特点如下: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当需要增加节点时,只需要在总线上增加一个分支接口便可与分支节点相连,当总线负载不允许时还可以扩充总线;使用的电缆少,且安装容易;使用的设备相对简单,可靠性高;维护难,分支节点故障查找难。
认识计算机机房的网络实验原理是什么
网络认知实验。认识计算机机房的网络实验原理是网络认知实验。凡是将分布在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使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学习内容有哪些?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通信事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系统地掌握移动通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公众移动通信网络、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寻呼系统的工程规划和维护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学习信道上信息传输与处理的理论知识,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能力。
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3.掌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形成实际电路的初步设计能力。
4.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形成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掌握典型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网及其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对移动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维护与管理能力。
6.掌握DSP技术和可编程器件的应用技术,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和形成开发方面的工程能力。
7.具有较宽广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编程能力和开发嵌入式系统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电磁场和微波技术基础,以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为重点,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9.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本专业领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协作精神。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以及形成信息综合利用能力。
11.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能熟练进行外文阅读,有一定的科技外文写作能力。
12.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证书:
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证书(OSTA) ;国家信息产业部职业资格证书;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维修证书;专科应用英语能力考核证书。 四、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现代交换技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工程施工、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光纤通信技术、通信设备与维修技术、多媒体通信
六、就业方向: 1、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生产研发与调试;2、移动通信终端客服中心的技术主管与终端设备的测试;3、移动基站设备的研发与维护;4、移动通信的工程安装、调试、维护;5、移动通信业的运营;6、移动通信相关产品的生产、检修、测试、营销。 北京邮电应该不错!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基础有哪些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概述
1.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2 通信子网和***子网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1.4.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小结
习题1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2.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2.1.3 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
2.1.4 信道及信道的分类
2.1.5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2.1.6 通信方式
2.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2.2.2 双绞线
2.2.3 同轴电缆
2.2.4 光纤
2.2.5 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的性能比较
2.3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2.3.1 电磁波谱
2.3.2 无线通信
2.3.3 微波通信
2.3.4 卫星通信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存储转发交换
2.5 数据传输技术
2.5.1 基带传输技术
2.5.2 频带传输技术
2.5.3 多路复用技术
2.6 数据编码技术
2.6.1 数据编码的类型
2.6.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6.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6.4 脉冲编码调制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
2.7.2 误码率的定义
2.7.3 差错的控制
小结
习题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3.1.2 网络协议的概念
3.1.3 网络协议的分层
3.1.4 其他相关概念
3.2 OSI参考模型
3.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3.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2.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TCP/IP概述
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3.4.1 两种模型的比较
3.4.2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
3.4.3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
3.4.4 网络参考模型的建议
小结
习题3
第4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概述
4.2 局域网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
4.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4.3.1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4.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4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
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
4.4.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4.5 局域网组网技术
4.5.1 传统以太网
4.5.2 IBM令牌环网
4.5.3 交换式以太网
4.6 快速网络技术
4.6.1 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
4.6.2 吉比特以太网组网技术
4.6.3 ATM技术
4.7 VLAN
4.7.1 VLAN概述
4.7.2 VLAN的组网方法
4.8 WLAN
4.8.1 WLAN概述
4.8.2 WLAN的实现
4.8.3 WLAN组网实例——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小结
习题4
第5章 广域网接入技术
5.1 广域网概述
5.2 常见的广域网接入技术
5.2.1 数字数据网(DDN)
5.2.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5.2.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5.2.4 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
5.2.5 帧中继(Frame Relay)
5.2.6 数字用户线路xDSL
小结
习题5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
6.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6.1.1 网络互联概述
6.1.2 网络互联的要求
6.2 网络互联的类型和层次
6.2.1 网络互联的类型
6.2.2 网络互联的层次
6.3 典型网络互连设备
6.3.1 中继器
6.3.2 网桥
6.3.3 ***
6.3.4 路由器
6.4 路由协议
6.4.1 路由信息协议(RIP)
6.4.2 内部路由协议(OSPF)
6.4.3 外部路由协议(BGP)
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5.1 路由器的接口
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小结
习题6
第7章 Inter基础知识
7.1 Inter的产生和发展
7.1.1 ARPANET的诞生
7.1.2 N***NET的建立
7.1.3 全球范围Inter的形成与发展
7.2 Inter概述
7.2.1 Inter的基本概念
7.2.2 Inter的特点
7.3 Inter的主要功能与服务
7.3.1 Inter的主要功能
7.3.2 Inter的主要服务
7.4 Inter的结构
7.4.1 Inter的物理结构
7.4.2 Inter协议结构与TCP/IP
7.4.3 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7.5 Inter地址结构
7.5.1 IP地址概述
7.5.2 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
7.5.3 特殊类型的IP地址
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
7.6 子网和子网掩码
7.6.1 子网
7.6.2 子网掩码
7.6.3 A类、B类、C类IP地址的标准子网掩码
7.6.4 子网掩码的确定
7.7 域名系统
7.7.1 域名系统的层次命名机构
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
7.7.3 域名服务器和域名的解析过程
7.8 IPv4的应用极其局限性
7.8.1 什么是IPv4
7.8.2 IPv4的应用
7.8.3 IPv4的局限性
7.9 IPv6简介
7.9.1 IPv6的发展历史
7.9.2 IPv4的缺点及IPv6的技术新特性
7.9.3 IPv4与IPv6的共存局面
7.9.4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
7.9.5 IPv6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7
第8章 Inter接入技术
8.1 Inter接入概述
8.1.1 接入到Inter的主要方式
8.1.2 ISP
8.2 电话拨号接入Inter
8.2.1 SLIP/PPP概述
8.2.2 Winsock概述
8.3 局域网接入Inter
8.4 ADSL接入技术
8.4.1 ADSL概述
8.4.2 ADSL的主要特点
8.4.3 ADSL的安装
8.4.4 PPP与PPPoE
8.5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8.5.1 CATV和HFC
8.5.2 Cable Modem概述
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点
8.6 光纤接入技术
8.6.1 光纤接入技术概述
8.6.2 光纤接入的主要特点
8.7 无线接入技术
8.7.1 无线接入概述
8.7.2 WAP简介
8.7.3 当今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
8.8 连通测试
小结
习题8
第9章 Inter的应用
9.1 Inter应用于家庭
9.1.1 家庭用户连入Inter
9.1.2 使用浏览器浏览Inter
9.1.3 家庭***
9.2 Inter应用于电子商务
9.2.1 电子商务及其起源
9.2.2 电子商务的特点
9.2.3 电子商务的内容
9.3 Inter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9.4 Inter应用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小结
习题9
第10章 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
10.1 移动IP技术
10.1.1 移动IP技术的概念
10.1.2 与移动IP技术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
10.1.3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10.1.4 移动IP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
10.2 第三代Inter与中国
10.2.1 什么是第三代Inter
10.2.2 第三代Inter的主要特点
10.2.3 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
小结
习题10
第11章 网络操作系统
1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1.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1.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11.2 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统
11.2.1 Windows NT Server 的发展
11.2.2 Windows NT Server的特点
11.3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
11.3.1 Windows 2000 Server简介
11.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特点
11.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11.4.1 Windows Server 2003简介
11.4.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特点
11.5 NetWare操作系统
11.5.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与组成
11.5.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
11.6 UNIX操作系统
11.6.1 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6.2 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
11.7 Linux操作系统
11.7.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7.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小结
习题11
第12章 网络安全
12.1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
12.2 防火墙技术
12.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12.2.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12.2.3 防火墙的主要产品
12.3 网络加密技术
12.3.1 网络加密的主要方式
12.3.2 网络加密算法
12.4 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
12.4.1 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
12.4.2 数字证书
12.4.3 数字签名
12.5 入侵检测技术
12.5.1 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
12.5.2 入侵检测的分类
12.6 网络防病毒技术
12.6.1 计算机病毒
12.6.2 网络病毒的危害及感染网络病毒的主要原因
12.6.3 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应用
12.6.4 网络工作站防病毒的方法
12.7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1 网络加密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2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7.3 IDS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12
第13章 网络管理
13.1 网络管理概述
13.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3.2 网络管理的功能
13.3 MIB
13.3.1 MIB的结构形式
13.3.2 MIB的访问方式
13.4 SNMP
13.4.1 SNMP的发展
13.4.2 SNMP的设计目标
13.4.3 SNMP的工作机制
13.5 网络管理工具
13.5.1 HP Open View
13.5.2 IBM TME 10 NetView
13.5.3 Cisco Works 2000
13.5.4 3Com Transcend
13.6 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13
第14章 网络实验
14.1 实验1 理解网络的基本要素
14.2 实验2 双绞线的制作与应用
14.3 实验3 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
14.4 实验4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
14.5 实验5 组建一个小型对等网
14.6 实验6 服务
14.7 实验7 使用电子邮件
14.8 实验8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14.9 实验9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急需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
选择题:
1路由器是一种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但作为路由器,并不具备的是( B )
A. 路由功能
B. 多层交换
C. 支持两种以上的子网协议
D. 具有存储、转发、寻径功能
2路由器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C )
A. 速率适配
B. 子网协议转换
C. 七层协议转换
D. 报文分片与重组
3路由器中时刻维持着一张路由表,这张路由表可以是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 C )产生的
A. 生成树协议
B. 链路控制协议
C. 动态路由协议
D. 被承载网络层协议
4传输控制协议TCP表述正确的内容是:( B )
A、面向连接的协议,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B、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C、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提供可靠数据的传输 D、面向无连接的服务,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5以下对IP地址分配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B )
A、网络ID不能全为1或全为0 B、同一网络上每台主机必须有不同的网络ID
C、网络ID不能以127开头 D、同一网络上每台主机必须分配唯一的主机ID
6在 OSI/RM 中,提供流量控制的层是 ________ 。 ( B )
A、1 、 2 、 3 层 B、2 、 3 、 4 层
C、3 、 4 、 5 层 D、4 、 5 、 6 层
7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集合____。 ( A )
A、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 B、不属一个冲突域,但同属一个广播域
C、不属一个冲突域,也不属一个广播域 D、同属一个冲突域,但不属一个广播域
8以下不属于无线介质的是( C )
A、激光 B、电磁波
C、光纤 D、微波
9域名服DNS的正向解析是 ( B )
A、将域名转换为物理地址 B、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C、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D、将IP地址转换为域名
10路由器的缺点是( B )
A、不能进行局域网联接 B、成为网络瓶颈
C、无法隔离广播 D、无法进行流量控制
11以下哪一种方法是减少差错的最根本方法: ( C )
A、提高线路质量 B、***用屏蔽
C、选择合理的编码方式 D、差错检查
12第一次对路由器进行配置时,***用哪种配置方式:( A )
A. 通过CONSOLE口配置
B. 通过拨号远程配置
C. 通过TELNET方式配置
D. 通过哑终端配置
E. 通过FTP方式传送配置文件
13在路由器中,能用以下命令察看路由器的路由表( D )
A. ARP -A
B. TRACEROUTE
C. ROUTE PRINT
D. SHOW IP ROUTE
14 ISO关于开放互连系统模型的英文缩写为____,它把通信服务分成____层。 ( D )
A、OSI/EM,4 B、OSI/RM,5
C、OSI/EM,6 D、OSI/RM,7
15如要将138.10.0.0 网络分为6个子网,则子网掩码应设为( D )
A、255.0.0.0 B、255.255.0.0
C、255.255.128.0 D、255.255.224.0
1. 网络的定义。
答: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
答:1)交换机只能让同一个网段的计算机通信,而路由器不但可以是同一个网段的计算机通信还可以让不同的网段的计算机相互通信;2)交换机是工作在OSI的第二层,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3)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的网络的ID号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4)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3. IP地址的分类。
答:IP地址由32bit组成,它包括3个部分:地址类别、网络号和主机号。按照网络规模大小以及使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将Internet的IP地址分为5种类型,包括A类、B类、C类、D类、E类。A类地址第一字节的第一位为“0”,其余7位表示网络号。第二、三、四个字节共计24个比特位,用于主机号。A类地址的范围是1.0.0.1~126.255.255.254;B类地址第一字节的前两位为“10”,剩下的6位和第二字节的8位共14位二进制数用于表示网络号。第三、四字节共16位二进制数用于表示主机号。B类地址的范围是128.1.0.1~191.254.255.254;C类地址第一字节的前3位为“110”,剩下的5位和第二、三字节共21位二进制数用于表示网络号,第四字节的8位二进制数用于表示主机号。C类地址的范围是192.0.1.1~223.255.254.254;D类地址第一字节的前4位位“1110”。D类地址多用于多播(就是同时把数据发送给一组主机,只有那些已经登记可以接受多播地址的主机才能接收多播数据包)。D类地址的范围是224.0.0.1~239.255.255.254;E类地址第一字节的前4位为“1111”。E类地址是为将来预留的,同时也可以用于实验目的,但它们不能被分配给主机。
几种特殊的IP地址:1)广播地址:主机号全为“1”的IP地址用于广播之用,称为直接广播地址;2)有线广播地址:32比特全为“1”的IP地址用于本网广播,因此,该地址称为“有线广播地址”,即255.255.255.255;3)“0”地址:主机号全为“0”时,表示为“本地网络”;4)回送地址:以127开头的IP地址是作为一个保留地址,用于网络软件测试以及本地主机进程间通信。
4.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协议。
答:物理层:定义了传输介质如何连接到计算机上以及电信号和光信号如何在传输介质上传输并定义了电缆或无线接口的类型,以及传输速率等。
数据链路层协议:SDLC(系统发展生命周期)、HDLC(高层资料连接控制)、PPP(点对点联机协议)、STP(屏蔽双绞线)、帧中继等。
网络层协议:IP、IPX、RIP、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等。
传输层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SPX(顺序数据包交换)等。
应用层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等。
5. CMSC/CD的工作原理。
答:在总线型局域网中,各节点在发送信息之前,首先要侦听总线上是否由信息在传送,若有,则该节点信息暂不发送,以免破坏传送;若无,则可以发送信息到总线上。并要要一边发送一边检测总线,看是否有冲突产生。若有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信息,并发送强化冲突信号,然后再重新侦听线路,准备重新发送该信息(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重发)。
6.ARP的工作原理。
答:在任何时候,当一台主机需要物理网络上另一台主机的物理地址时,它首先广播一个ARP请求数据包,其中包括了它的IP地址和物理地址及目标主机的IP地址目标主机会处理这个ARP数据包并做出响应,将它的物理地址直接发送给源主机。
7.将某C 网192.8.5.0划分成6个子网,请计算出每个子网的有效的IP地址范围和对应的网络掩码(掩码用十进制表示,子网号全为0全为1的不使用)。
答:IP地址的范围:192.8.5.32~192.8.5.63
192.8.5.64~192.8.5.95
192.8.5.96~192.8.5.127
192.8.5.128~192.8.5.159
192.8.5.160~192.8.5.191
192.8.5.192~192.8.5.223
子网掩码:255.255.255.224
计算机通信网络基础实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基础实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